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数据
关于人工智能与海淀文化产业的研究报告(2024)
2024年6月4日经济日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海淀区域聚集14家AI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21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拥有人工智能学者达1.23万人、全市占比80%,AI2000全球顶尖学者89人、全市占比73%;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300家,全市占比70%;大模型领域相关单位超过90家且持续增长,通过备案的大模型有37款。AI大模型,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作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最活跃要素,通过生成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在极大提升文化内容生产和文化应用生产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推动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AIGC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涌现,昭示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海淀文化产业实力雄厚,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超过1.1万亿,连续5年在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收入占比超过50%,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做好人工智能与海淀文化产业的研究,对于提升海淀文化新质生产力水平,保持海淀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支撑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在海淀文化产业领域应用的主要特征
厚积薄发。2009年中国进入3G时代,2012年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推动海淀文化产业高速发展10余年。数字文化时代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应用,以及大数据、元宇宙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为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厚积必要条件。ChatGPT应用,率先在内容生成领域接连引爆,文化产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炫酷场景。
广泛深远。占海淀文化产业收入近8成的新兴文化业态以及文体娱产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响应都非常积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体育以及娱乐休闲五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与重要机构都有典型案例——外研社AIGC智慧教研、央视AI频道、国图AI古籍数字化、北大中华美学AIGC艺术展。AI应用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重要环节,文化生产的增效降本、文化体验的沉浸互动、文化传播的精准生动,都得以创新推进。
前景乐观。海淀文化产业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海淀区信息业中最具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就是数字文化生产与服务。AI时代,海淀文化产业因具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践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前景光明。海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板块,与文化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被相应的网络业态分食或替代,进入AI时代后的发展前景,机遇和挑战并存,地位不会变动,但总量会有所增长。
二、人工智能在海淀文化产业领域应用的具体影响
新闻出版行业。海淀区新闻出版行业规上企业90家,头部出版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教材出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数字教材与智慧教研升级具有广泛的想象空间,但也可能导致出版企业之间同质化的应用泛滥。AI时代的海淀新闻出版行业,面对AI技术风口,需要进一步拓展出版领域,开拓出版市场,兼顾线上线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发展增量。
广播影视行业。海淀区广播影视行业规上企业80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等重要机构,对AI技术的应用认识高、动手早、有成效。央视启动AI盛典,推出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AI系列微纪录片《来龙去脉》、AI微短剧《中国神话》等。人工智能在视听内容的策划、拍摄、配乐、剪辑、配音以及后期制作的每个具体环节,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增效工具与降本手段。AI时代的海淀广播影视行业,顺应AI技术风口,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产生颠覆性影响,引领海淀文体娱产业未来若干年高质量发展的走向。
文化艺术和娱乐休闲行业。海淀区文化艺术和娱乐休闲行业规上企业60家,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博、文艺、文娱、文旅等细分行业的应用呈现一些不同特点,或导览、或创作、或体验,应用广泛,但不深刻。文艺的审美与人性的丰富,文化生活的体验性,都缺少足够高质量的数据来源,文博图档与文艺创作方面已有数据的公开化程度并不高,AI技术在文艺创作尤其是内容创作方面,在文旅个性化服务方面的应用暂时没有突破性的看点。AI时代的海淀文化艺术和娱乐休闲行业,借助AI技术风口,创新产品与服务形式,巩固提升产业规模,形成口碑与品牌,非常有潜力。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2024年5月22日联想推出AI电脑,对联想集团与海淀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具有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联想相关文化消费终端产品的生产也将随之增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苹果、OPPO已发布销售AI手机,但小米手机还没有跟进,值得密切关注。此外,海淀区文化科技企业,也具有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的设计与营销潜力,可望推动海淀区域AI文化消费升级,消费终端巨大的市场有望成为AI最快、最直接的变现领域。
三、人工智能在海淀文化产业领域应用的对策措施
2024年6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实施海淀文化强区战略,海淀文化调研组建议,将AI时代的海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设定为数智化、品牌化、国际化;将AI技术与海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策略暂定为:理性面对,积极应用,审慎监管,创新生态。具体工作如下:
(一)跟踪关注,持续调研。
面对AI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日新月异的变化,海淀区宣传文化系统,有必要增强对AI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关注与专项研究,跟踪技术及其应用,分享信息,形成策略。建议以区文促中心为主,组建跨部门的海淀文化调研组,对AI技术与海淀文化产业进行持续调研,从2024起,每年形成并发布年度报告,作为海淀区推动AI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二)典型示范,案例引领。
2024年5月,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举办2024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征集发布优秀案例,鼓励AI领域创新,推动AI解决方案发展,平衡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布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案例TOP40,联想、商汤等12家中国大陆企业应用案例上榜。ITU的做法导向明确,示范宽广,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中国各级政府引领创新产业的基本做法。海淀AI文化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及时开展案例梳理、典型推广等工作,鼓励进一步创新、扩大影响力。
(三)协同联动,拓展增量。
基于央视在海淀文体娱产业的近半占比,以及央视对AI应用主动作为,积极促成央视与海淀科技企业对接合作,争取在海淀落地实体机构和项目。此外,进一步摸清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新影制片厂、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等机构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引导建立联合实验室,落地新业务公司,逐步扭转电影产业活动向朝阳与怀柔迁移的趋势,促进文体娱产业实现增量发展。
(四)营造生态,培养人才。
基于海淀区人工智能研究机构集聚的资源优势,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主动拓展,在海淀文创大赛中设置AI创意赛道,进一步激发创新创意活力。加强对AI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通过学科建设、创意展示、创新培育等系统的实践培养AI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新锐力量,让海淀成为AI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方热土。
海淀文化调研组
20240522—20240628
调研组成员:
海淀区委宣传部:张东旭,高洁。
海淀区文促中心:叶亮清,顾晓妍,宋子健,富星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