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政策 » 国家政策

京政发[2014]11号《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

发布时间:2014-04-14 来源: 浏览次数:

2个20亿元以上"重磅产品"10亿元以上企业增加到20家,5亿元以上品种增加到25个,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

  重点任务分解:

  1.实现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发重磅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实现重大产品突破,推动形成支柱产业。二是布局一批原创性前沿技术,储备一批临床前创新品种,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2.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统筹产业规划和土地供给,巩固大兴区(亦庄)和海淀区、昌平区"一南一北、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发挥临床、金融等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发挥产业政策和市场对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专项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提升高端装备研制水平、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加大城市轨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等任务。到2015年,在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养护、维修、检测、施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20项新技术新产品。到2017年,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专、特、精、新"企业,形成50项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建设及运营技术水平,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任务分解:

  1.提升高端装备研制水平。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铁路货车、机车、城市轨道车辆等装备制造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规模。二是支持通信、信号、指挥调度、控制、信息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支持系统集成创新,提升测试、试验、认证能力。三是提升丰台区、海淀区等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推动已规划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园、产业基地建设。

  2.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市科委、市重大办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提升铁路和城市轨道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工程施工、检测等技术水平。二是提升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咨询、监理、工程承包等技术服务水平;完善试验验证、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加大城市轨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市重大办、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打造集成"北京创造"品牌产品和自主创新技术的示范工程。二是开展适合北京城市发展的立体轨道交通体系研究,加快中低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制式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专项十: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

  重点组织实施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等任务。到2017年,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北部研发带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进一步聚集,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进一步增强对全国能源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任务分解:

  1.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化石能源领域,重点支持石油和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勘探与高效开发、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火电节能减排、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智能配用电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二是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推动太阳能、风能核心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支持核电先进堆型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

  2.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市科委、昌平区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聚集,促进项目合作和信息交流;鼓励未来科技城集成生态、低碳、绿色的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并推广应用。二是促进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一批工程服务、技术服务骨干企业。

  3.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软件研发、数据解析、检测认证、设计咨询等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聚集金融、商务、科技等要素,推进北京科技商务区(昌平)建设,扩大能源科技产业规模。二是推动中央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本市能源设施、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中应用;支持新型能源管理模式推广。三是通过技术交易、工程服务等形式,发挥龙头企业在国家重点能源工程中的集成优势,辐射带动国内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专项十一: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纳米材料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先导材料国产化开发和高端产业培育、优势材料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辐射带动等任务。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形成5项以上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占领全球纳米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增材制造用相关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等先导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促进非晶带材与高性能磁性材料等优势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做强优势材料产业并辐射带动相关下游产业。到2017年,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实现80项以上纳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20项以上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等先导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持续提升非晶带材、高性能磁性材料等优势材料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任务分解:

  1.纳米技术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纳米原创性技术攻关,搭建共性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吸引全球纳米顶尖人才和团队来京创新创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培育高端纳米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建设北京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组织召开大型国际研讨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制定,提高北京在全球纳米领域的影响力。

  2.先导材料国产化开发和高端产业培育。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一批先导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促进先导材料及其产品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先导材料的应用产品开发,培育先导材料高端应用产业,支撑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3.优势材料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辐射带动。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优势材料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提升,增强优势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优势材料的应用研究和相关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优势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辐射带动下游产业发展。

  专项十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业重构等任务。到2017年,培育一批知名设计品牌,设计产业总收入超过1600亿元,形成一批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聚一批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实现超过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交易;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1000家特色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健康等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

  重点任务分解:

  1.科技服务业促进。市科委、西城区、海淀区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研发服务创新,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二是推进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加快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建设。三是鼓励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和国际化发展。四是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五是推动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

  2.科技金融创新。市科委、市金融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完善首都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对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建立和完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投资积极参与,促进创新创业。

  3.文化科技融合。市科委、市文资办、市文化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对重点文化领域的科技支撑水平,培育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二是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成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事业服务能力。三是推进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服务文化科技融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现代服务业重构。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力。二是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支撑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