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项目启动 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创新故事
4月12日,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与新华社国际部合作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项目在北京启动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国际部主任严文斌、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曾晓东、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新华社国际部、海淀园管委会、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中关村作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聚集了以联想、百度、小米等为代表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凭借品牌、资源和创新优势,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优质产能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大批中关村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了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新华社国际部主任严文斌表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将过剩产能转向其他沿线国家,而是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新华社将通过为期两周的采访,深度挖掘中关村积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产生良好国际效果的鲜活案例和典型故事,对精心挑选的中关村科技园50多个科技创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科技、产品以及服务,并与沿线国家共同携手,在当地创造价值的共赢故事进行充分报道,向世界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企业形象。
中关村是创新创业要素的聚集地,同时也是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硕果累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分支机构就有200多家,中关村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多达562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介绍,中关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探索国际科技合作、国际贸易发展,提升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世界讲好中关村的创新故事,传递中关村的创新精神。
此次活动,新华社将联手北京分社记者,组织多场针对中关村企业的联合采访,分别扎根北京及海外多地中关村一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通过采写中文、英文多体裁、多形式的稿件,在新华社通稿、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国际客户端、新华国际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参考报道等多渠道、多平台发布,最终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