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2018年上半年海淀区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领域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上半年,海淀区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改革专项工作组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积极创新机制,结合研究制定和细化落实“海淀创新发展16条”,围绕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产业组织、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着力完善改革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多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上半年改革工作成效
(一)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着力强化军民融合领域机制创新整体设计。研究编制新版军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模式提供行动指南。二是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产业资源动态监测机制。聚焦网络与信息安全、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高端海洋装备等八大军民融合产业领域,系统梳理重点企业等创新资源现状,开展军民融合发展程度定量统计分析。三是持续完善军民融合创新对接机制。通过落实军民融合专项资金政策,组织开展军民融合展览展示活动,支持搭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着力促进军民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共用、科技成果转化、军地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已有170余家企事业单位申报专项。四是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落地机制。加快推进以四季青军民融合产业园、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各具特色、多园协同的军民融合产业布局,为军民融合领域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保障,目前已有56家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入驻园区。
(二)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试点改革进展顺利。落实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机构和人员编制,完成办公场地装修和信息化建设,人员招聘也基本完成,近期将实现挂牌试运行,未来将有效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如发明专利审查时长可从3年左右缩短至3个月。二是专利导航与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探索取得新成果。5月31日,我区正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三)产业组织创新步伐提速。一是开展创新要素选择机制研究。联合专业智库开展专题调研,在核心区项目发现和筛选、评价和服务、粘性和约束等机制建设方面形成初步思路和设想。二是完善前沿产业组织培育机制。依托核心区产业发展综合数据支撑平台,应用大数据手段深入分析核心区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精尖产业布局。聚焦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优势新兴领域,绘制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实施创新型企业3×100计划,建立独角兽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经济快速培育机制。三是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探索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机制。引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搭建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人工智能+”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支持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在海淀驾校建立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推进百度公司获得北京市首张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牌照。组织多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产业交流活动,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落地。四是强化资本对产业促进机制。紧盯北航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和重大科研成果,推动设立北航长鹰军民融合与先进制造投资基金、中自创新智能产业发展基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基金等一批新的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围绕重点产业完善产业投资基金布局,联合北京市经信委、千方集团、金沙江联合投资等合作设立未来车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中关村创业大街公司、以色列康帕思投资集团合作设立中以创新基金。
(四)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持续完善异地分园协同创新机制。以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为例,依托两地合作共建的中关村e谷科技孵化器、海淀留创园秦皇岛分园等,将中关村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在当地进行复制推广,同时拓展核心区双创发展空间。二是推动建立市内中关村一区多园合作机制。与延庆区、亦庄管委会开展对接交流,与大兴区开展合作对接。三是主动探索与雄安新区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园区科技企业赴雄安新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对接探究两地协同创新切入点和突破口。
(五)科技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推进有序。着力完善企业上市服务机制,在探索实施“龙门计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海淀区关于支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措施》及其配套细则,未来将加速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截至5月底,我区现存上市、挂牌企业总计96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28家,占全市41%、全国4%;境外上市公司7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74家,占全市43%,占全国6%,73家新三板企业入选创新层,占全市53%,占全国8%,四板挂牌企业91家(不含孵化板),占全市38%。
此外,专项办落实于军书记相关指示要求,深入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试点专题调研,研究提出十条拟向国家争取的试点政策,形成调研报告报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同时,做好日常联系和信息报送工作,上半年累计报送《海淀改革工作简报》信息6篇,已被采用4篇。
二、下半年改革工作安排
总体看,上半年本组各项改革工作推进有序,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面对构建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新格局相匹配的全新的全方位的工作体系、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区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改革的系统性仍需加强,相关领域改革还有待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下半年各牵头部门要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主动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项办也将会同区两办和区委改革办,加大改革督办和自查力度,继续推动争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力争尽快取得新的改革成果。
(一)加快探索军民融合海淀模式。重点推进“四个一”工作,即尽快出台一个长期行动计划——《海淀区新的军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推动一批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落地,研究完善一批面向军队和军工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支持政策,举办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成果展、军地对接平台需求推进会等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对接活动,探索形成军民融合常态化对接机制。
(二)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重点做好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业务梳理、制度建设以及人员入职培训工作,尽快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细化完善和落实我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在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集成和改革创新、培育多元化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新的探索,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
(三)扎实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在创新要素选择机制方面,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在创新前沿产业组织培育机制方面,修订完善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细化落实独角兽企业服务工作方案,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和企业服务精细化水平。在创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机制方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工程,加快推动智能医疗、智能驾驶等领域发展;同时,依托数字经济优势,探索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在创新资本对产业促进机制方面,加快组建科技创新投资平台,完善政策性基金运营机制,提升基金投资效率。
(四)持续探索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新布局。结合分园建设,探索“品牌输出+产业协同+园区运营+配套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加快形成与雄安新区、秦皇岛、张家口等地合作机制。
(五)扎实推进科技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做好《海淀区关于支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措施》的政策发布、政策宣讲、兑现工作,根据企业需求,着眼资本市场发展形势和拟上市(挂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相关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