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数据看2019北京科技周,三大科学城的最新进展
昨天,为期8天的北京科技周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科技周期间,全市各区、各单位推出的科普活动约有千项。
军事博物馆的科技周主场,8天共吸引12万人次参观体验;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暨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季等大型科普活动共计十余项;
各区科技周举办基层科普活动超过650项,参与人数16万余人次;各行业、各科普基地推出活动超过300项。
一大批惠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高精尖产业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和信心。
在朝阳区科技周活动现场, 4D舰载机模拟驾驶、仿生机械手臂、脑波赛车意念控制等各种互动体验活动,让很多老年市民充分体验到科技的魅力。
“
很好玩,因为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我们作为老年人,非常非常高兴。
——参观者
”
而在海淀科技周主会场,虚拟太空、虚拟书法等项目则让家长和小朋友兴奋不已。
“
对孩子来说也是种体验,然后我们也可以以后从生物、物理多方面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
——市民
”
除了体验活动以外,在北京科技周怀柔分会场,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正式投用,40余家企业入驻。创新小镇将依托怀柔科学城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科学设施、科技研发平台,这里将建成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创新产业链。
“
科学的发展,科学的转换是离不开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怀柔这个地方有这些大装置,有这些大的实验室,也有学校,怎么样把这个产学研整个链条打通,我想这正是创新小镇的核心要点。
——北京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丁洪
”
在全国科技周北京主场活动中,280项领先全国的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彰显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信心。
“
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之首;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约15%左右。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国1/3。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
”
三大科学城最新进展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本次科技周上,来自这些地区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设施也成为主场中的重磅展项。上周五,北京科技周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透露了三大科学城的最新进展:
中关村科学城已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一批关键共性、前瞻引领、颠覆性技术项目。
怀柔科学城已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进可研审批。5个首批开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
未来科学城已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加速东、西区联动,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并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三期加快建设。
而从2014年以来,北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这4个一级指标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指数得分分别增长5.15%、15.46%、22.75%和29.65%。北京创新资源的稳步提升、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创新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力推动创新绩效实现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