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多元赋能让“非遗”焕发新生
7月19日,英国达人秀总冠军、匈牙利魅影舞团的舞剧《幻梦奇缘》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该剧将舞者的优美身姿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打造出一台梦幻炫彩的视觉盛宴。舞团的艺术编导佐尔坦·苏奇表示,这部备受观众喜爱的影子舞灵感源于中国的皮影戏。这次来到上海,将让上海观众近距离感受舞团魅力。(7月20日《新民晚报》)
当古老的皮影遇上现代的科技手段、艺术形式和更具国际范儿的展示平台,魅力无穷,火花四溅!事实上,不单单是皮影,如何让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非遗项目走上现代生活的舞台重新焕发活力,一直是非遗保护传承中的重要议题。
曾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老百姓的文化实践,只能以言传身教、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代际之间纵向传承。如今,传统与现代,甚至国内与国际的互通,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共生的“一体两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了时空、国界,实现了更广泛更持久的大众传播,并带来新的传承和传播人群,着实可喜。
早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非遗的保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捐助”是对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主要方式,政府或民间机构,往往对某些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直接投资和扶持,尽管用心不少、费力不小,收效却令人不甚满意。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众项目,只能勉强让其“活”,而很难再度“火”起来。因此,若想让古老非遗项目焕发新生,必须从简单的‘捐助’到复合多元的‘赋能’,才能助力其真正地走进现代生活。
将非遗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是推广非遗领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比如有流行音乐人和非遗项目传承人共同演绎跨界歌曲,有时装设计师将湘绣、大布江拼布绣、桃源刺绣和苗族银饰等具有湖湘特色的非遗项目和最新时尚元素相结合,向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趣。这些与英国达人秀借鉴皮影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非遗项目从静态到动感,赋能充电,满血复活。
将非遗与现代大众消费相结合,是非遗项目“新”起来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比如以地方饮食文化和非遗美食为灵感和素材,结合西餐烹饪方法呈现“舌尖上的非遗”,或让旅行网站与地方非遗项目进行合作,持续探索“非遗+旅游”的跨界等。这些都让非遗项目渐渐走出小圈子,与市场对接,与需求人群对接,使其价值得以放大。
此外,校企合作有利于非遗项目宣传推广,还可以培养后备人才,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数字化手段,可以对非遗进行记录还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对它们增加认识和了解。
总之,非遗不但需要传承还需要传播,不但需要维持其原汁原味,更要注入新的能量与活力。非遗要有“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发展理念,即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当中,民间艺人、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设计师、文化企业等要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综合利用非遗资源,让传统工艺、技巧承载现代的元素,让更多非遗项目走进现代人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将非遗真正活态地传承并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