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天津静海: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8-28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

静海区位于天津西南,距离雄安新区40公里。这里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与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这里从“钢铁小镇”逐步通过新动能转化成为“智造绿色新城”,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8月2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静海区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委书记蔺雪峰介绍了静海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静海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奋力走出一条经济繁荣、城乡融合、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静海区借助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非首都资源,积极推动交通互联、生态共建、产业对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健康产业。积极与周边河北5市县对接,深化静沧廊(3+5)战略合作,完善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和政策研究对接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倡导举办了静沧廊(3+5)论坛,形成12个专项领域合作机制。

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大邱庄就在天津市静海区,这里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静海区利用大邱庄国家焊管基地的产业基础,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物流于一体的京津冀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依托天津滨港电镀产业园,打造航空集成制造中心、京津冀航空优异制造基地。以子牙经开区为载体,推动园区向高端装备再制造、新能源储能材料等新型产业转型。以天津健康产业园为平台,打造京津冀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加快规划建设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产业园,搭建以5G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等应用场景,打造国际化的智能技术应用展示区。

此外,静海区不断扩大开放,加强与多个国家优质项目的合作交流,推进政府、企业、高校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高标准推进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建设。目前与176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今年前七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8.6亿元,位居全市第3。

静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汇江表示,静海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制三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出台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静海16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18年,全区民营经济达到23524家,劳动就业人数占到80%,创造的税收占到76%。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先后出台“科技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模超亿元科技型企业达到26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2家。

静海区拥有51平方公里的团泊湖和100平方公里的林海,构成了“东湖西林”生态格局。金汇江表示,静海区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新能源环保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全区林木绿化面积达到63.5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8.7%。通过综合施策,PM2.5连年下降,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团泊湿地保护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补水工程,地表水断面达标率达到87.5%,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