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海淀区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第四天活动纪实
11月28日上午,国防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纪明葵少将为学员们作了题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与我国的战略定力》的专题报告。
国防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纪明葵少将
纪教授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对中美关系、东北亚关系、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中欧关系以及当下国际热点问题,作了深入剖析。引导学员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局部的国际事件,认真审视和认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深入思考和分析中国的发展战略机遇和发展趋势。
纪教授指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坚持和平发展,保持战略定力,提升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的实力是硬道理。“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和平发展的强力推进,是中国对世界所做的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和正确的利义观,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胸怀。
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工作者,在价值观引领方面承担着神圣的使命,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治军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和平发展信念,与党同心同向,争相担当勇于作为,一心一意谋发展。
下午,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东旭为大家做了 “创新引领 示范带动 ——加快形成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专题讲座。分享了“当前海淀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三个方面的内容。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东旭
张东旭主任指出:海淀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域,是北京市的科技大区、教育大区、文化大区,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具有文化、技术、人才、产业和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
近年来,海淀区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发展定位、产业空间、政策体系、服务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形成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核心产业领先发展、企业实力雄厚、品牌影响深远、人才竞相集聚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门类选择上,重点布局数字文化产业,全力发展数字内容和数字装备这一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演艺和工业设计等文化科技型产业。
在重点企业打造上,海淀区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实施“亿元企业打造工程”,做强一批细分领域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实力强、产值高、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实施“创业创新扶持工程”,扶持原创、优质、成长型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培养出若干创新企业集群。
在物理空间提供上,将全区划分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及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四大功能区。
在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上,一方面提升现有产业集聚区,如加快实施中关村软件园二期、清华科技园分园、东升科技园二期等的建设拓展;另一方面重点建设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北太平庄数字影视基地等,在演艺、艺术品交易等领域重点突破,形成“一道五园三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
在政策措施保障上,制定海淀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支持办法,形成总规模580亿元的“海淀创新基金系”,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创投”协同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发布《北京市海淀区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电竞产业篇)》相关政策,推动海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北京市“9+N”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9项措施。搭建投融资、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数字版权国际交易、中介服务、展览展示等服务平台,向各类文化科技机构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服务。
整体来看,海淀区文化产业总体优势明显,2018年1-12月,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4469.7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市的41.7%;2019年1-8月,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3770亿元,同比增长23.0%,占全市的48.36%。
未来海淀区将围绕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从夯实文化科技融合的思想基础、完善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体系、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质量效益、优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助力海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核心区和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当好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高品质典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