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海淀企业迎风破浪奋楫先 海淀园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5.9%
2020年已过半,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引爆了众多行业的大变局。然而海淀区众多科技企业释放逆势成长潜力,焕发创新发展活力。今年1-5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8959.3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整体水平3.4个百分点。
创新让海淀底色十足
推想科技核心业务同比增长超5倍,每天辅助全球医生完成5万例临床诊断,海外订单增速超乎意料;六方云连续获得知名投资机构达晨财智、中科科创、拓金资本超亿元融资;天智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今年,在众多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融资难度增大等问题时,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他们掌握关键技术、具有核心能力、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战略发展先机。他们迎风破浪奋楫先。
记者从海淀创业园了解到,该园区就有45家企业获得超过5亿元融资,收获荣誉200余个。在刚刚公布的《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中,海淀的独角兽企业占比全国20%左右,更值得庆贺的是,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北京占5家,有3家来自中关村科学城。
创新是海淀发展的底色,上半年海淀聚焦打好防控阻击战和加速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创新提升了经济抗风险能力,1-5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8959.3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整体水平3.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技术收入2455.4亿元,同比增长16.2%。创新产出保持高速增长,海淀园企业专利申请数1.4万件,同比增长22%,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企业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但创新活跃度有增无减,1-5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2月提高0.5个百分点。正是得益于科技创新红利,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弹性和韧性。
政策集成为企业降成本
“疫情刚爆发时,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那段时间经常愁得睡不着觉。”北京中科天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超说,“去年一季度公司的参保职工29人,收入大约是135万元左右,而今年截至3月份,我们公司的参保员工30人,收入却不足30万元。企业依旧需要承担着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等各项费用,对于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
疫情爆发后,感受到压力的企业不止北京中科天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家。海淀区政府竭尽全力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海淀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严格落实减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这对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来说帮助太大了,真真切切地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缓解了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张继超说。
2020年上半年,海淀区强化政策集成,顶格落实中央、市级系列政策,最大力度帮扶企业。结合实际出台12项区级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11.1万家单位减免社保费108亿元,为8.2万户次企业减税125.1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11.6亿元,惠及企业14766家。强化金融助力,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共完成确权融资贷款9900余万元,发挥续贷中心作用,完成续贷审批101.3亿元。强化企业服务,区领导带队高频走访重点园区、重点楼宇和重点企业,落实服务管家和“服务包”工作机制,开通24小时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热线,以需求为导向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堵点断点和发展的难题。
多措并举下,海淀区上半年各领域均加速回暖,发展良好。信息服务业、科研业、金融三大产业是海淀区经济的基石,合计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六成左右,在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1-5月信息服务业收入实现3340亿元,同比增长15.8%,恢复了两位数增长,并接近了去年全年16.9%的平均增长水平。工业产值恢复正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上拉全区工业总产值5.6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逆势增长,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增长17.4%,占全市比重今年以来各月累计始终保持在50%以上。此外,投资、外贸进出口等多个领域增势良好,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复苏。据了解,疫情期间,海淀区企业上市工作未受影响,海淀区年度新增上市公司已达10家,其中3家在科创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