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于军调研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以循环补水为抓手打造水清岸绿生态环境
为加快推动海淀“十四五”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刚刚闭幕的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描绘了海淀“十四五”发展蓝图,提出了统筹推进河湖水系循环补水工程,加强生态自然型水岸改造,构建滨河绿色空间,打造“水清岸绿”示范样板的明确要求。12月19日下午,区委书记于军深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仔细察看水系循环补水工程,详细了解“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他强调,海淀要在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中当好探路者,以水环境治理、资源化配置、可循环利用为重要抓手,做优生态本底,打造生态美景,高质量写好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形成破解突出结构性难题的生态优势,为构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新型城市形态打好生态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正加速构建水生态美丽新画卷,将全力打造成为融合科技产业园区与绿色生态水系景观的全新水生态体系。通过实施稻香湖、翠湖片区循环补水和五一渠生态治理工程,将实现对风格渠、五一渠、宏丰渠、团结渠、前柳林沟、后柳林沟等12条沟渠全面补水,营造生态自然的水清岸绿景观。同时将以南沙河为轴线,沿岸新建西玉河、崔家窑、苏家坨、上庄4个核心湿地,串联雨水湿地和各条河渠,全面展现水清岸绿的生态形象和美丽图景。
翠湖片区循环补水工程后柳林沟补水点,以每秒0.3立方米、每日2.4万立方米的速度,将南沙河4类地表水源源不断通过补水口注入后柳林沟,滋润着柳林河这条已经干涸了21年的河道,实现4.5公里全线有水,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在补水点及沿线河道,于军实地察看了补水情况,并详细了解了“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生态循环补水水网工程、以“一轴四核多河渠”为目标的生态湿地和河道建设情况。随着今年翠湖、稻香湖循环补水泵站的建成,充分利用治理成效显著的南沙河4类地表水和经过稻香湖、翠湖两座再生水厂处理的优质再生水为水源,为科学城北区9条沟渠进行生态循环补水,改善了区域水环境,科学城北区生态循环补水体系初步建立。于军强调,水环境治理与水系生态修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要积极完善治水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污水资源化再利用,着力推动循环补水系统建设,打造蓝绿交融的生态绿网和滨水空间,进一步提升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寨渠综合治理工程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生态景观主轴——绿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翠湖科技园组团之间,是衔接生态绿心与产业园区的纽带。此项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地区特色,致力于把河道建设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风景线,保证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进而改善渠道水质,增加绿地面积,满足企业员工、附近居民游憩、健身、文化需求,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建成的大寨渠渠首公园位于温泉镇大寨渠上游,总面积13.70公顷,利用稻香湖循环泵站抽取的南沙河地表水为水源,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打造大型湿地公园,填补科学城北区大型休闲公园的空白,预计明年春季可向公众开放。于军察看了大寨渠渠首补水点,听取公园建设情况介绍,他强调,要以行洪排水安全为前提,以恢复河流健康生命为宗旨,实施生态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提高生态涵养能力,实现“水清岸绿”目标,构建互连互通、亲水宜居、水城协调、蓝绿交织的水生态格局,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实现高能级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就加快“十四五”时期科学城北区生态建设、全力营造创新创业更好环境,于军指出,迈入新发展阶段,海淀自身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等方面都凸显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始终在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中定位海淀、谋划海淀,以更科学的思想方法、更周全的策略手段、更精准的应对措施,锲而不舍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破解结构性难题。
于军指出,在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利用污水处理、生态补水、水系循环等手段,南沙河水质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循环补水水网建设彰显水城共融效果,海淀北部生态优势已经逐步显现,成为我们聚集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一张生态名片。“十四五”开启了奋进新征程,要进一步发挥好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作用和服务优势,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治理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织补修复绿色生态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于军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水生态治理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至关重要,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要充分认识到“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确保水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要充分认识到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涵盖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新形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全域生态治理,是综合发展实力的表达与体现。要落实海淀“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水清岸绿”建设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增强资源配置、完善推进模式,切实做好水环境提升各项工作,共同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营造一碧万顷的海淀水生态,全面展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水清岸绿的生态形象,全力彰显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的地位和作用。要结合水的治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进一步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大局,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做优生态本底、打造生态美景。
区领导吴计亮、林航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