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海淀将用3年完成“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建设圆明园博物馆、颐和园革命文物展览展示片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推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工程……作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海淀区配套30项具体任务,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春季的颐和园
冬季的圆明园
三山五园,从通俗意义上讲是指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群,包括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万寿山的颐和园(旧称清漪园),以及畅春园和圆明园;从研究意义上讲它是以五园为核心的山-林-水-田-园-村-寺-营构成的人居环境系统,也是清代紫禁城外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和水利农业重地。
北坞公园京西稻田
北坞公园京西稻田
海淀公园地处三山五园之一畅春园的遗址,是历史上京西稻主产地之一,建园时特意保留了一亩三分地稻田景区,生动再现传统的“京西稻”水乡景色。
2020年12月,“马首回归圆明园”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再次掀起公众探寻“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的热潮。
如今的三山五园,已经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是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与建设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启动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六个地市、县获得第一批示范区创建资格,海淀“三山五园”是其中之一。
记者从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海淀区成功获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后又一个重大的文化系统工程,成为海淀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任务,突出“一村三山五园”,统筹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的重大抓手。目前海淀三山五园示范区已经列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将如何建设?记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努力建设具有首都特色、海淀特点的文物保护体系,把三山五园“金名片”擦得更亮。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海淀区配套30项具体工作任务,计划在三年内创建完成。
30项具体任务围绕强化科学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强化改革创新,探索有海淀特色的示范路径;强化融合发展,推动文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机构队伍建设,率先实现文物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国际传播,讲好“三山五园”故事;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建设高质量重大文化工程六方面展开。
其中包括:将建设圆明园博物馆、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三山五园学术研究基地、颐和园革命文物展览展示片区,推进红色香山革命纪念地主题片区建设、开展三山五园全球巡展、推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工程、持续开展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等。
圆明园博物馆
据悉,圆明园博物馆将以正觉寺为核心建设,促进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回归。以马首回归为起点,常设圆明园出土文物、回归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展览,作为圆明园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展示圆明园“万园之园”的璀璨文化。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
于去年9月动工建设的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施工中。艺术中心位于海淀公园内原三山五园畅春园西花园旧址,项目总用地1.59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2.23万平方米,总建筑层数4层。
艺术中心按楼层分三个功能大区:地上公共服务区主要功能为文化交流研讨、当代艺术展览展示,书吧、咖啡厅、文创产品商店、观众体验区等。地下一层、二层展陈区规划建设展厅5个,其中固定陈列3个,分别展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展”“海淀历史文化展”和“创新创业中关村展”,其中三山五园展览将建设超过1000平米的数字展厅;临时展厅2个,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地下三层藏品区主要设各类藏品库房、临展库房及配套功能用房。
中心将以博物馆展陈为主业,同时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创新博物馆管理新形态,满足市民多种文化需求。项目预计于2022年完工。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将以灵动文雅的建筑风格、先进完善的设备设施、全面多样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为广大市民朋友们提供最优质的文化服务,成为可供参观学习、休闲放松、旅游游览的城市文化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