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打造领先科技园区 勇攀技术创新高峰——中关村示范区亮出“十三五”科创“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1-02-02
来源: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
浏览次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5年来,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始终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壮阔的改革创新浪潮中砥砺前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关村已经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科创”答卷。
一、高精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药品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等9个细分产业领域积极布局。5年来,中关村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高精尖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规模超过2.3万亿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通信、颠覆性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涌现出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新零售、共享经济等以跨界融合创新为特点的新兴业态。
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日臻完善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推动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其中有10项专为中关村“量身打造”;联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授牌支持16家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联合中科院发布《关于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
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关村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推介优质科技成果及早期转化项目。积极支持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设立运营,建立“新三板+H股”两地挂牌机制并顺利落地,推动新三板改革深化和北京四板市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中关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建设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的中关村雏鹰计划用以重点支持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至今,已累计支持942人次,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国际创新名片展现强大磁场
如今,中关村正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积极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截至目前,中关村累计在京外合作共建园区27个;在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机构对接上,中关村支持国际商标协会(INTA)在中关村设立分支机构,并在硅谷、伦敦等地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加拿大张明瑞院士的“人造细胞”项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I触觉传感芯片项目”等一批前沿科技项目落地中关村。“十三五”期间,中关村连续4年举办了高水平的中关村论坛。先后有200多位全球知名科学家在中关村发表演讲,400多位著名企业家、投资人,40多位国际组织及顶级学术机构负责人,以及150余位国内外政府官员及驻华使节参与论坛相关活动。在技术交易环节,中关村联合103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国际技术交易联盟,举办了19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活动,7000多项技术成果参与交易,初步形成了“全球买、全球卖”的格局。中关村论坛无疑已成为集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规格、层级和国际影响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关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核心任务,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主要抓手,聚焦发展“241X”重点产业,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治理模式。争取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朝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迈出新步伐。到2035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