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海淀“两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优质企业聚合发力硬核支持不断加持
开栏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辛勤耕耘,勇往直前是最美的姿态。海淀在2021年这个春天里,吹响了砥砺奋进开新局、孜孜耕耘创伟业的冲锋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海淀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取得决定性发展作为对海淀人民的郑重承诺。全区上下正奋力书写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生动故事。
即日起,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春·耕”系列特别报道,利用传播矩阵报、台、网、端、微等各平台,进行全景式呈现。敬请关注!
高水平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海淀区的科技创新片区叠加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种政策,在“两区”建设中,海淀紧抓机遇,不断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大胆闯大胆试,力争在“两区”建设中带好头、树标杆。
“两区”建设初见成效多项优惠政策已经落地
2018年,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果断将公司总部搬到北区,600多名员工来到海淀北部新地标中关村壹号。如今,这里已聚集着83家前沿科技企业。
作为国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发展非常迅速,从2019年开始公司业务向海外扩展,为跨境电商客户和海外商户提供收付款服务。2020年前十个月,跨境支付交易金额近200亿元。随着“两区”政策落地,跨境业务将成为拉卡拉新的增长引擎。
拉卡拉集团党委书记唐凌说:“‘两区’建设为从事跨境贸易和服务的企业提供了先行先试平台,随着自贸区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我们将为商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和拉卡拉一样,海淀区的硬科技、硬创新高精尖企业加速成长,仅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数量近800家,占全国两成。独角兽企业41家,占全国五分之一。“两区”建设中,海淀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期待数字贸易港试点、人才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
今年初,海淀区正式印发了《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政策、空间、项目”清单管理,高标准推进政策项目落地见效。
在空间资源上,海淀梳理了自贸区目前产业规划用地总建筑规模150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和在施项目总建筑规模155万平方米,2025年前预计可供应产业空间总建筑规模561万平方米,2025年之后预计可供应产业空间总建筑规模294万平方米。项目清单方面,已梳理世界500强、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各类目标企业600家,重点关注70家世界500强或独角兽企业科技企业以及60家GAWC企业。目前全区列入“两区”重点储备项目200余个。
目前,海淀“两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月,自贸区海淀组团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180家,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77家,外资企业3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近20亿元,合同外资金额4035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506.59万美元;“两区”建设方案中的84项任务,已有“海英计划(升级版)”、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等12项任务落地;同时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人才E+”工作站也在中关村壹号正式揭牌成立。
13家企业聚合发力为海淀推动“两区”建设加码
“海淀区拥有持续培养世界知名企业的神奇能力,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海淀是中国创新要素最集中、最优质、营商环境最完善的区域。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投融资,在海淀境内基本都能实现和满足。”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激动地说。3月2日,2021年海淀区举办了推进“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小米、字节跳动、国铁工贸、深信服、拟未等13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关村科学城鸣枪起跑,集结13家重量级“创新合伙人”,扩容创新发展“朋友圈”,聚合创新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启动“加速跑”。
此次签约的13家企业,既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小米集团、世界知名独角兽企业——北京字节跳动、中央骨干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还包括知名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大连银行北京分行,以及央企新基建、新布局子板块——国铁国际工贸有限公司、国综航港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核力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前沿科技代表性企业——拟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同时还有国内高精尖产业领域企业代表——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鑫纳鑫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海淀区将与上述企业深度合作,在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等建设方面提供产业空间支持,同时在产业资金、人才、居住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其中,小米集团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高端智能制造领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创新平台;北京字节跳动将利用多项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在海淀区布局多项核心业务,此外还将加大在教育、医疗、直播电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投入,在今年底之前,在京再招聘1.5万人;深信服将在海淀区建设北京总部和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海淀区在网络安全、云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
38条硬核支持措施发布一揽子利好政策加持“两区”建设
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又印发《关于促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产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38条支持措施条条硬核,最高补贴1000万元。其中包括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支持金融领域发展、支持人才培育和引进等多方面政策。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东表示:“字节跳动在创建之初就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使得我们从一个四居室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今天的独角兽企业。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协同,推动互联网与各个领域深入融合创新发展,为海淀区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作出努力。”
北京核力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海鸿表示:“我们公司有国内最好的加速器专家,也有做大型核工程的经验。此次签约落地在海淀,不仅因为人才支持政策、创新发展政策,丰富、密集的高端人才,更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相信在未来三五年内,我们会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发挥“两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围绕“两新两高”战略,重点完成“数字贸易港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综保区申报”等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有机互动的对外开放体系,努力建设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国际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持续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新路、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