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海淀首家24小时“共享书房”恢复开放
入夜后的海淀,褪去了白日的喧闹,披上了月光的寂静。街边的小店陆陆续续地关门,而24小时“超书房”,却开始了一天中最温情的时刻。
位于海淀区四道口超市发罗森店内的“超书房”,是海淀首家24小时“共享书房”。在经历了400多天漫长的暂停营业后终于恢复开放。
如果说深夜为读书人点燃一盏灯,一座城市就被点亮了。那么,在灯火阑珊的城市,24小时“超书房”就是那盏独有的亮灯,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24小时阅读空间,“超书房”开业3年多来,已经成功吸引了大批粉丝。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减少人员聚集“超书房”于2020年1月起暂时关闭。随着疫情平稳,“超书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恢复开放。
“超书房”是海淀首家24小时“共享书房”,由海淀区图书馆和超市发集团共建,150平方米的书房里上架了哲学、社科、经济、文学、历史、少儿、艺术、生活、科技等10大类4000册优选图书,每个月还会部分更新,读者可以免费看新书。
当城市进入午夜,24小时“超书房”就是一盏不眠灯。在这里,你可以抖落掉家长里短的烦恼和工作上的琐碎,感受时间一分一秒溜走,找到心灵的寄托。
穿过四道口罗森便利店的货架,里面豁然开朗:一个独立空间,三面墙上都是书架,摆着满满的书,场地中间,有图书摆台,有散放在书架下面供读者席地而坐的蒲团,还有一个大长条阅读桌。
这里不仅有舒适的座位还有免费的电源、网络、USB充电24小时营业也给喜欢夜读的朋友提供了一个近在咫尺的读书圣地。
“我最近在看《最好的投资就是自己》。其实,公务员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轻松,当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交织在一起,真的让自己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些励志图书就是不期而遇的温暖。”住在附近的李女士说。
“疫情之前我一直都来这里自习,时间比较随意,也不怕到点关门。”小夏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学校的图书馆11点就关门,但却拦不住小夏这颗热爱学习的心,为了“偷来”这夜里的四个小时,她经常晚上来这里学习,一学就学到凌晨3,4点。
一桌一椅,伴着微光,虽然不大,但也在悄悄地灌溉着年轻人的梦想。
刚刚试运营,这里就迎接了不少读者,“我是超市发的保安,昨天晚班,今天早上一下班,就过来看书了。”一位看书的师傅说。在他看来,“超书房”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它犹如清晨的田野,午后的山林,每一寸都让人悠然自得。只要有空,他都会来这里坐一坐。
祝女士是一位教师,两个多月前乔迁新居,就住在附近,看着书店内分门别类的文学、历史、少儿等图书,祝女士竖起了大拇指:“在这个地段能有这样的阅读空间,真是太棒了!”
书房旁就是24小时便利店,深夜读书,还可以随时补充能量。
“这里以前也是超市业态,考虑到周边大学比较多,对书店需求很大,所以拿出来做试点,开辟一个城市‘共享书房’,在喧嚣的城市里提供一个安安静静读书的休憩空间。”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萌介绍。
“超书房”不仅给了人们体味静文化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很多人对阅读的兴趣。
“共享书房”的建设,是海淀区图书馆“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把图书送到百姓身边”的具体举措,也是海淀区图书馆与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一种新模式。
据了解,本次恢复开业之后,这里还将一如既往地举办阅读分享、讲座沙龙、学术交流和小型展览、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和文化交流场所。
在海淀区,除了超市发四道口店,在超市发学院路店和超市发科南店(罗森便利店)都拥有这样的24小时书吧。未来,超市发还将在更多的店铺里为24小时书吧留出空间,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海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夜间经济点亮行动最值得关注的是,营造暖意十足的城市氛围,推动海淀区属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公园等文体旅游设施,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举办各类夜间活动,带动一批文化沙龙、电影院、美术馆、剧院、24小时阅读空间发展,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通过实施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夜间文化消费项目,树立海淀夜经济文化新IP。
超市发四道口罗森店——超书房
地址:海淀区学院南路35号
营业时间:24小时
公交:87路、651路、425路、16路
抱着书本的学生、打扮精致的上班族买菜路过的叔叔阿姨......形形色色的都市人不约而同地走进这里,共同上演这座城市的“深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