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黑科技点亮五棵松 冬奥测试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创可贴”测温,机器人跟班,“子弹时间”镜头定格,无人混合采访......
“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正在进行,整个活动为期10天,涵盖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5个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
4月5日,记者来到五棵松体育中心探馆时发现,这里科技范儿满满,未来感十足。
黑科技”筛查 “千里眼”追溯 防疫更精准
疫情防控,精准快捷测温是重要一环,测试活动仅场馆工作人员就达千余人,为了做好这些人员的体温实时监测做到有疫情及时发现,场馆在人防的基础上,将技防引入其中一款可穿戴、带芯片的体温计——“腋下创口贴”应运而生,它是目前全球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只需将其贴在腋下的皮肤上搭载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安芯测”App 即可看到自己的实时体温,还会自动测量、上报,有人体温超过安全值,防疫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处理。
科技赋能冬奥
本次“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赛事场馆之一,将科技项目和各领域工作对接融合高效办公,如媒体运行领域的云转播、远程新闻发布厅、无人混和采访;智能机器人;体育竞赛的子弹时间、自由视角等。
子弹时间
“子弹时间”效果,因在电影《骇客帝国》中大量使用而名声大噪,其中男主角Neo仰身躲子弹的慢动作镜头堪称经典,镜头定格,360度全景镜头切换这种视觉震撼也将出现在冬奥赛场。场边,数十台摄像机一字排开同步拍摄不同角度的运动视频,观众可以不受位置限制,360度无死角观赛,还支持运动员和教练员多角度回顾训练细节。
子弹时间是一种使用在电影、电视广告或电脑游戏中的摄影技术模拟变速的特效,例如强化的慢镜头、时间静止等效果,将精彩瞬间定格,可让观众多角度立体观看精彩时刻或片段。
智能机器人
你走它就走,你停它就停!机器人小跟班儿来了,这台智能机器人,采用“激光+视觉”的自助避障导航,通过提前确定行走区域和主题路线后,可以在场馆内自由行驶。
据了解,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冬奥测赛主场馆与训练场馆间距约为150-200米,冰球运动员装备重量大,搬运过程较为费力,通过该款智能机器人跟随功能实现辅助搬运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搬运工作强度。
远程无人混合采访
远程无人混合采访包含赛事现场混采区(运动员端)、 云转播平台和远端记者三个部分。这一区域设在比赛场地旁的一个指定区域,是赛后第一时间记者采访运动员的区域。随着疫情的不确定和危险性,既要保留混采区在运动员“情绪未冷”的情况下的真情流露, 又要保护运动员暴露在大量的文字和视频记者面前的风险, 无人混合采访区的设置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技术经理韦庆介绍,这个电视画面对应的是记者工作间,受采访的运动员,可以通过电视跟记者实现采访。这个采访的数据会同时传到云端。相当于运动员比赛完成后,在走的过程中,走到这儿就能停下来跟记者交流。
云转播
过去转播机构需要安排庞大的编导制作团队,在现场架设转播车,在国际广播中心完成复杂的信号制作,投入大、成本高、周期较长、资源难以复用,如今,有了云转播,转播机构在赛事现场千里之外也能远程制作,每个云端导播台可以提供不同的导切方式,实现同一赛事的多版制作。
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主转播商郭真介绍,云转播是把传统必须集中到一个地方的转播拆解成三个环节:前端信号采集,云端传输存储,导播制作环节。云转播的优点是摄像机采集节目灵活,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专业级要求。远程新闻发布厅和远程无人混合采访都是基于云转播系统实现的,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又一种新闻采集传播创新模式。
在5G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环境支撑下智能时代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子?科技冬奥的目标正是通过冬奥筹办,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实现对人友好、对环境友好、对产业友好、对社群友好的人类城市生活永续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黑科技产品由咱海淀的一家研究院研制。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机研究院研究员李鑫介绍,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相比,可穿戴式体温计测温精度更高,可达0.05°C;功耗更低,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 10 天以上;尺寸更小,芯片传感器仅沙粒大小;更易佩戴,将其粘在创可贴纸上贴于人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