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2021年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举行 海淀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
2020年,海淀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3.38万件,同比增长26.3%,占北京市的53.5%。截至去年底,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万件,占北京市的47%,区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04件,是北京市的3.2倍,是全国的31.9倍……
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围绕“知识产权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持续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服务保障海淀新发展。区委书记于军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的护航作用,更好地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东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靳学军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办主任吴计亮,区法院院长邵明艳等领导参加论坛。
2021年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联合主办,由海淀区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承办,旨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交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两区”建设出实效树标杆。论坛现场,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年度)》,启动了2021年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了“知识产权十大科技创新典型案例”。论坛期间,特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策略”等主题展开对话和交流。论坛上正式启动的2021年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是我区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8年举办以来,有效推广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经验和理念,许多优秀的参赛项目也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今年的大赛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全新专业赛事辅导环节和全新赛程赛制,将重点关注参赛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金融对接服务、引导“沉睡专利”转化等领域,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转化,从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就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于军表示,要立足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需要,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有效路径、展现海淀作为。下一步工作中,一要更加突出高质量创造。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领军企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联合攻关,抓好区块链算力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更多重大知识产权成果。二要更加突出高水平保护。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充分发挥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作用,健全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的协同保护体系,全面增强全链条、系统性保护能力。三要更加突出高效率运用。支持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等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微芯、智源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加快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力推动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价值放大。四要更加突出高标准服务。更好肩负起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责任使命,以“两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水平,激发更多“创新合伙人”的动力活力,携手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地。
延伸阅读:
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不断创新举措,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主动融入“两区”建设主战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6.3%
2020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3.38万件,同比增长26.3%,占北京市的53.5%,截至去年底,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万件,占北京市的47%,区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04件,是北京市的3.2倍,是全国的31.9倍。
为知识产权“护航”
当前,海淀区知识产权服务和协同保护格局逐步完善,区域内已汇聚200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围绕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优势凸显。同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依托产业园区和专业机构布局了“1+11”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搭建了多个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站点,构建了行政、司法、调解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相互联动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日臻完善,为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海淀更好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积蓄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