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中关村动态
中关村创新沃土造就上市企业“海淀板块”成绩亮眼
2021年上半年,海淀企业上市成绩又创新高——“短视频第一股”快手、“知识付费第一股”知乎、“医疗大数据第一股”医渡科技等新经济行业的头部企业纷纷“跑步”上市,冲击IPO的脚步不断加速。
IPO捷报频传 头部企业跑步上市
今年以来,海淀上市工作捷报频传,仅1月份,就有新纽科技、医渡科技、盈建科三家海淀企业相继上市,实现首发开门红。2月份,快手敲响港交所上市锣,师董会赴美IPO,迎来上市“双响炮”。3月份,汽车之家、百度二次上市,开启2021年中概股回港上市潮。随后,3月26日,知乎通过发行存托凭证成功登陆纽交所,为我区今年第一季度上市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二季度,海淀上市成绩依旧亮眼——科美诊断率先在科创板IPO告捷,随后信安世纪、奥精医疗紧跟步伐,纷纷成功登陆科创板……2021年上半年,海淀区共新增10家上市公司,保持平均每月新增近两家企业的速度。
翻看海淀区上半年上市企业目录,可以发现这其中有多家企业为行业龙头,且上市表现亮眼——快手上市当日市值破万亿港元,约为A股全部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之和;知乎被称为“知识付费第一股”;科美诊断为当前国内化学发光技术龙头企业;奥精医疗上市首日涨幅高达478.27%……上半
海淀新上市的10家企业涉及医药生物、通信安全、人工智能等各领域,融资金额总计超733亿人民币,接近同期两倍水平。在上市板块的选择上,科创板备受企业青睐,同时还有超半数企业奔赴香港、美国上市,迎来一波海外上市潮。此外,汽车之家、百度2家美股上市公司也成功回归港股,实现二次上市。
截至目前,海淀区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44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区)首位。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59家,占北京市的41%;科创板上市公司18家,占全市的44%、全国的7%,形成了特色鲜明、创新引领的“海淀板块”。
加大企业上市服务力度 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区经济、科技发展的状况。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历经多年实践探索,在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政策体系、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一大批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孕育、发展、壮大,为地区高能级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上半年以来,根据资本市场改革动向、驻区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实际发展情况,海淀区金融办通过调整支持企业上市政策、积极开展上市培训辅导、启动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系列培训等措施,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服务力度。针对海淀区域发展与科创板定位高度契合的特点,海淀区金融办会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联合举办今年首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系列培训,对科创板财务指标审核规则及要点进行解读,吸引22家拟上市企业近40名高管参会。在精准提供上市协调服务方面,区金融办已接待近70家拟上市和已上市企业来访,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近50件次。
上市公司是海淀区高精尖产业的代表,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主要力量。据介绍,下一步,区金融办将不断加强与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部门的对接与合作,深挖潜在上市企业资源,加强企业上市筛选、挖掘、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大中型、稳定发展型企业登陆主板,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登陆创业板,“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申报精选层并适时转板上市,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海淀板块”含金量。
“我们将持续当好驻区企业的创新伴行者、合伙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三区’政策叠加优势,稳步提高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贡献积极力量。”海淀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