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海淀,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发布时间:2021-07-29 来源: 北京海淀 浏览次数:

海淀区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评述三

在海淀这片沃土,多少创业者扎根这里。从0到1,敢为人先,坚韧不拔,接续奋斗,实现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奇迹。

在他们心中总有一种精神支撑——中关村精神!

对于中关村发展史来说,1981年10月23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正式成立,开启了一个神奇的知识经济新天地。

40年间,无数企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起步,走向世界。在位于双榆树西里18号的中关村村史馆,一条长长的时间轴,上方记录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步伐下一个又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下方展现着中关村地区紧跟时代脚步,敢为人先,创造的一串串不凡成就,这个时间轴不仅仅是中关村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科技腾飞的辉煌历程。

前有中关村第一代开创者,继有中关村中生代企业家,后有新时代中关村创新者先锋,这些创业者再海淀这片土地,一直在国家民族发展大潮中挺立潮头、不懈奋斗,一批又一批硬核科技企业不断在海淀扎根。海淀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底层技术创新布局,区域内科技企业呈现高端聚集、发展迅猛的态势,活跃程度、创新水平都位居北京乃至全国前列,创新指数、独角兽企业数量都在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美团、爱奇艺、九号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海淀新建总部或研发中心……从跨国企业到本土团队,从业界巨头到初创企业,都选择将研发“大脑”扎根在中关村科学城。

作为科技创新的聚集区,海淀区赋予辖区内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合伙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把政府掌握的、能影响和撬动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创新生态雨林体系,围绕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科技场景应用、资本对接、人才保障等精准有效的服务。每一位创新合伙人都是海淀创新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和关键要素。做企业的“伴行人”“铺路人”,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助力者”“组织者”,区委区政府不断转变服务职能,各项政策措施不断落地,在帮助企业实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海淀区域经济的强增长。

2010年4月,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带领初创团队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就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时至今日,小米已经成长为巨型互联网公司,发展之快,令人瞩目。

“海淀区拥有持续培养世界知名企业的神奇能力,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海淀是中国创新要素最集中、最优质、营商环境最完善的区域。”2021年3月2日,在海淀区推进“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出如此感叹。雷军经常对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说: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投融资,在海淀区内基本都能实现和满足,因为人才和资金对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海淀区多年来始终围绕企业需求,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海淀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中,已经孕育培养了大批科技领军企业,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原力”所在,在创业者的心中仿佛一块科技“圣地”,早已超出了地理概念。而“敢为人先”的中关村创新精神,也已成为一种象征与精神图腾,不仅激励一代代创业者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引领海淀区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道路。

科技自立自强,敢为人先,永远把现在当做起点,接续奋斗再出发。这就是中关村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精神的体现。随着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掌握自主核心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今年3月15日,区委书记于军在海淀区弘扬新时代中关村精神研讨会上明确指出:海淀要在中关村精神指引下,促进产学研等多元创新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全面提升创新层次和能级,率先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拿出更大行动、展现更大作为。

今日在海淀这片土地上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海淀经济在全市已经处于领跑序列,成为北京市经济的重要动力源、信心源。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海淀经济的强劲增长必须依靠多元创新主体的高水平融合互动,以及加速释放创新潜能这个“助推器”,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助推器”,为驾驭经济全局赢得了主动。

困难多,办法更多,挑战大,机遇更大尽管风浪不断海淀这艘巨轮始终劈波斩浪、砥砺前行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面向未来,海淀区将实现科技创新“领跑”,继续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汇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高能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