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海淀,用硬核力量建设一个新世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淀,这一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区,作为一种发展传奇备受关注。
1922年下半年,中法大学党支部成立,这是海淀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海淀地区成为北京市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
1952年,海淀区正式命名,当时还是北京市郊区。今天,海淀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上半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89.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4.4%,同比增长17%,高出全市3.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贡献第一的水平,支撑首都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
1-5月,海淀区987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合计3499.5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全市53.3%。
科技、教育是海淀的两张金名片,这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过万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一百多所科研院所聚集。
如今的海淀区,是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是北京发展的硬核力量。海淀是谁?海淀为什么能?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海淀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生动实践和精彩篇章之一。
庆祝建党百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通过首部创新型融媒体交互专题片“红耀海淀谱新篇”,沿着历史的足迹,解析海淀发展密码,探寻海淀发展基因,展望海淀发展前景,致敬一种使命,见证一种担当,感受一种情怀。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海淀区是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成员单位和重大赛事承办区。在“红耀海淀谱新篇”专题片的镜头里,53年前建成的首都体育馆,呈现出2022年冬奥会“最美的冰”。这里加装了世界领先的综合视频显示系统,1360平方米的天幕,为现场观赛带来震撼体验;为了满足冬残奥会要求,增加了无障碍座席,提升观赛舒适性;制冰技术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节能减排。
在五棵松体育馆,35台高清摄影机组成的“子弹时间”高科技,让时空凝固成为可能。120度到150度的多角度观看,不仅能让观众不受位置限制、自由选择观看视角,还可以让精彩进球达到“再飞一会儿”的视觉效果。
精彩,不止在冬奥场馆中。冰雪运动的激情,早已在海淀区盛大上演。全区已经有50所冰雪试点校、大约11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冰雪运动。
海淀区冬奥场馆科幻电影般的场景中,中关村科学城科技企业的产品遍布其间。科技,是海淀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科技创新的故事层出不穷,砥砺人心。至今,有一首歌穿越30年的时光,依然令人倍感鼓舞。这首歌叫作《科学城的灯光》,由中科协科学之声合唱团创作于1991年。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攀登科学高峰潜心研究、奋勇拼搏的无数日夜。科学城的灯光,逐渐成长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一座灯塔!
1988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海淀区成立,开创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河。
今天,中关村科学城群星璀璨。小米,创办十年时间,跻身世界五百强。
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通过接入13个管理部门的35个业务系统、海淀全区12000多路监控视频、10000多个物联传感设备的数据,成为海淀的“数据港”,实时、精细感知海淀区431平方公里的“心跳”和“脉搏”。
科学城北区,紧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打造空天产业创新集群,大力发展基于通信、导航、遥感的卫星应用及航天器研制优势产业。
科技创新为什么能够百花齐放、姹紫嫣红?2021年,海淀区委中关村科学城综合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扛着党旗找党员、吸引党员找党旗、建好平台聚党员、引领发展看党员,凝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海淀区中关村红创空间作为党建与科技融合的党群活动服务阵地,是年轻党员必“打卡”的学习基地。
海淀区科技事业兴旺发达,有一个重要支撑——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海淀区教育战线用什么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红耀海淀谱新篇”专题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寻找答案。
海淀区的幼儿园、中小学里,有五一小学、六一幼儿院、七一小学、八一学校、这些学校的名称如此“整齐”,既有巧合,也有殷切期盼。它们从诞生起便将红色基因镌刻于校魂中,薪火相传、经年不忘。
六一幼儿院,从延安宝塔山到北京玉泉山;七一小学,培养具有海洋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美丽少年;八一学校,“金色的曙光照遍祖国大地,硝烟里升起了我们的校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来,在海淀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贡献青春,报效国家和民族。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海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未来的谋篇布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发展蓝图令人振奋。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海淀创新发展的发展纵深与战略腹地,是“两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域。“红耀海淀谱新篇”专题片用镜头定格今天的北区,畅想明天的发展故事。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泛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的所辖区域。近年来,北区在党建引领下统筹生态空间,加快美丽乡村、创新街区建设,正在形成生态宜居与科技元素相互交融的科技城市发展新格局。
2020年11月,海淀区最后一批近3万名农民办理了农转非手续;未来五年,形成1万亩蓝绿交织的生态水乡,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典范,翠湖组团、永丰组团、软件园三大组团形成的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入驻的科技企业达上千家。
为拍摄“红耀海淀谱新篇”专题片,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团队对香山革命纪念地已经了然于胸。在这里,可以触摸历史的温度,可以发现时光的变迁,可以感知力量的源泉。70多年过去,海淀区香山街道作为离香山革命纪念地最近的街道,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山街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党百年重磅实施新时代“赶考”计划。
回望历史,海淀区的使命从来不只是体现在自身发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从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大局,紧跟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谋划和推动自身发展。新征程,新作为。海淀区正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而努力奋斗,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自身贡献!明天会更好,让我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