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海淀动态
7146.8亿元!海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
1-3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6.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24%,两年平均增长8.7%,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0082元。
其中,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实现37818元,占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4%,同比增长10.7%。
10月28日,海淀区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各项经济指标显示,海淀区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坚定不移转向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稳中求进的特点。
发展动能强劲,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21555.6亿。
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海淀区坚持“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区域经济呈现出稳定恢复、亮点频发的态势。
1—8月,海淀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8745.7亿元,增长37.8%,占全市的65.6%。
在小米通讯、科兴、纵横机电等龙头企业带动下,1—9月,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2262.1亿元,同比增长35.3%。
大信息产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强化基础前沿布局战略下,今年以来,海淀区陆续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和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悟道2.0”超大规模智能模型,量子超导芯片、全球首款96核高性能区块链专用芯片、OneFlow深度学习框架等产品,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再一次体现了海淀攻坚创新血脉。
随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我区技术收入增速喜人。
1—8月,全区大中型重点企业投入研究开发费用1069.4亿元,同比增长25.1%。发明专利授权量46878件,同比增长25.3%。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21555.6亿元。占“一区十六园”总体规模的41.4%,同比增长30.4%。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三大产业两年平均增速超8%
海淀区三大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出稳重加固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我区第一产业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3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53.6亿元,同比增长12.3%。
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62.1亿元,同比增长3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1.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3%,医药制造业增长62%。
虽然消费还在持续恢复中,但网上零售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亿元,同比增长13.5%。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销售累计增势良好,餐饮持续改善。从消费模式看,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拉动作用持续显现。
1—3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727.9亿元,同比增长22.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个百分点。
“两区”落地见效
创新驱动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淀区持续优化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培育国际一流的新兴数字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水平。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海淀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字节跳动、小米等6家千亿级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4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180家数字经济领域的上市企业,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前三季度全区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实现收入16758.4亿元,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实现收入9610亿元,同比增长31.2%
“两区”落地见效,创新基因驱动海淀经济提质增效。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海淀区已累计签约10批共计101个重大项目。拟未科技、克诺尔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先后落地,荣耀终端、中储粮等公司已产生税收贡献。形成11项创新实践案例,其中京津冀联动的全球化协同创新服务模式案例入选“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全市首家农业银行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及一批自贸试验区专业服务机构相继设立。
1-9月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6家,实际利用外资55.65亿美元,同比增长7.26%。
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玉霞在采访中时说:“海淀区有能力也有条件较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下一步,海淀将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信息产业集群,并在综保区建设、集成电路发展、拓展增值电信业务等方面,谋划一批新的政策,形成区域先行先试政策诉求清单。”
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成果,繁华热闹的城市街道,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创新型经济新图景,澎湃的增长新动能,正彰显着海淀的发展活力。
海淀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创新经济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