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破解“卡脖子” 北京将培育20个左右创新联合体

发布时间:2023-02-22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北京路径,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提出到2025年,优先在高精尖产业领域布局培育20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攻关,探索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提出相关要求。为此,《工作指引》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到2025年,优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布局培育20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联合体。引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优可靠性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在建设要求和组建条件方面,创新联合体应满足目标任务明确、资源优势明显、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发展规划清晰、资源保障到位等要求。其中,牵头单位应在京注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成员单位在本产业链中具备一定的研发和技术配套能力,且不受地域限制;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间应有清晰的契约关系与职责分工。在组建方式方面,创新联合体是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联合攻关组织,由领军企业等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组建,按照依托载体不同,可分为:领军企业牵头型,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依托其科研、产业、应用、生态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聚合产学研优势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行业标杆,实现引领带动。创新平台支撑型,依托平台载体合作优势,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组建,通过资源导入、任务延伸打造创新联合体。任务场景驱动型,基于科技计划攻关任务或应用场景,根据协议约定开展联合攻关和创新合作。专利标准聚合型,围绕重点高精尖产业领域相关细分方向,搭建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开展专利池内部交叉许可和统一对外授权,或共同完成标准创制。其他方式,如以投资基金、科学基金为纽带,聚合产学研力量组建形成创新联合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