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文化产业发展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17-12-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

    近日,笔者参与了一个探讨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论坛。论坛针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评估难题进行了探讨,参会的众多业界人士根据自身实践提出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体系等。尽管这些方法和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甚至其中有不少已有成功案例,但总体来看,由于文化企业的轻资产状况所引发的无形资产评估难题,仍然是制约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和规模扩大的瓶颈性问题。而将眼光放诸海外的这一领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就诞生了以摇滚明星大卫·鲍伊的25张唱片收入作为担保的著名的“鲍伊债券”,观念和实践上的差距可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占GDP比重超过4%(2016年),但在“基础设施”方面,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失。

  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缺失首先是统计数据的缺失。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占GDP比重超过5%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统计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各省区市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而且这些指标体系之间差别很大,甚至可以说各有各的产业门类和划分方法,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是相差甚远,不具有基本的可比性,更不要说用作决策依据。不仅基本的数据统计存在不少问题,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产业范畴不断融合扩张的新型产业门类,对其最新发展状况进行把握所需要的“细分”数据统计也有不小的问题,比如在文化消费、文化进出口贸易、数字文化产业等具有一定交叉性的领域,更是缺乏相应的统计制度和权威的数据发布,导致不论是决策参考还是学术研究需要数据时,往往只能靠估算,或者根据其他数据进行推算。诸多影响之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而发展状况也很难窥得全貌。

  文化产业的另一个“基础设施”缺失则体现在文化产业中介服务的严重不足和水平不高上。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无形资产评估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由于这个领域的高水平中介服务的缺失,导致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都对文化、金融合作高度重视,但其合作效率却因这一缺失而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文化产业需要的中介服务都不仅仅是投入人财物力就能做到,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比如,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除了方法上的创新外,其实更需要的是各类数据的积累。这就意味着,即便从现在开始就重视这项“基础设施”建设,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也将依然面临难以突破的“痛点”。

  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特事特办”,其实质是用政策、资金上的倾斜、优惠替代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这种替代效益逐渐失效,问题则不断凸显。

  前期的缺失更加需要后期的发奋来弥补。因而,对于业内来说,当下也许不应当只看成绩、只顾高歌猛进,更要低头看路、正视问题,踏踏实实地尽快补上欠账、夯实基础,如此才是助力文化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的“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