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 旅游、休闲娱乐

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发展四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8-01-2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4日讯 日前,Trustdata和执惠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从发展背景、现状、典型企业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角度对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进行了详细论述。

政策监管下,互联网旅游金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受在线旅游和线上消费影响,互联网旅游消费金融需求不断增加

互联网旅游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增大

 

诸多利好下,互联网旅游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

2014-2018年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规模,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42亿

互联网旅游金融业务类型

  根据报告内容,当前从事互联网旅游金融的企业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包括垂直型企业、资源依托型、客源依托型、金融业务依托型等,四类型分别以创业企业,大型旅游集团,大型OTA、旅行社,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为主。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寻求合作对象,金融业务依托型企业由于与其他类企业间具有明显差异,且自身优势突出,因此与其他类企业间存在较强合作关系,但是垂直型、资源依托型、客源依托型企业间由于优势不突出或业务差异性不足等原因,使其合作关系较弱。

 

四类企业类型

  报告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旅游金融企业的资源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即主要为旅游国债、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补贴及扶贫资金等,主要用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当前用于旅游业投资的银行贷款增速普遍低于政府财政的投资力度,作为旅游供应商的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申请难度较大;股票市场,旅游企业的外源融资需求较迫切,不少企业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筹资,主要方式为发行股票及发行企业债券等;风险投资,即养老旅游、教育旅游、地产旅游、体育旅游等细分品类成为投资热点,相关领域投资将持续升温。

四类企业类型合作分析

  对于今后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总结出了四大发展趋势:

  一、基于数据沉淀,从更宏观层面构建行业信用体系,完善从行业级到企业级的多层级征信标准和体系。其中,信用体系需要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构建,单一企业很难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因此需要打通行业和企业壁垒,通过互联网链接大数据,并从行业整体发展上加强监管和建立标准,规范市场。

  二、金融和旅游两种业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深层互融,相互促进。旅游也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旅游业为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丰富业态,互联网和大数据使旅游和金融产业的互补效应趋于最大化。互联网旅游金融的特点之一在于线上进行,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更趋同步和透明,将促进企业的规范运作和个人的文明行为。金融与旅游业务的融合和嫁接将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比单一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增值的服务,真正实现服务价值提升。

  三、基于旅游生活化、多产业交叉趋势,立足行前、行中、行后消费场景,创新更多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其他生活服务类消费相比,旅游消费相对低频,但是随着旅游变成本地生活的异地化,其内涵不断延伸,与多产业产生交叉融合,随之的互联网旅游消费金融产品将会有更多样的创新。

  四、旅游场景是互联网旅游金融业务的核心资源,以旅游产业链为基础的闭环式金融服务将获得更多竞争力。旅游产业链复杂度高,除了企业本身资金流转外,还会在企业间产生众多的交易、消费场景,打包式金融服务将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场景,围绕某一场景提供的小闭环式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使互联网旅游金融企业获得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