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 其他

从危机找先机 以品牌促复工 文创品牌TOP10热议品牌的重塑与升级

发布时间:2020-05-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同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之际,北京文化产业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重塑、培育和打造文创品牌,并实现品牌创新模式的战略化升级呢?

在2019年末举办的“中国文创新品牌榜”评选活动中,50个优秀文创品牌脱颖而出,登上榜单,成为文化创意创新领域的实力担当。上榜文创品牌涉及文化娱乐、文化教育、文化科技、创意设计等众多领域,他们都以自身优势,通过“文创+”的形式,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并逐渐衍生成为深受市场和受众欢迎的新业态、新服务、新品牌。“中国文创新品牌榜”上榜企业,特别是TOP10品牌企业的创始人们,既有多年坚持在文创前沿的创意高手,也有新加入文创阵营的创业小白,虽然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创业故事,但他们的目标和追求却聚焦在同一点上,那就是——品牌。

品牌是创新升级的灵魂,是创意前行的方向,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北京华力必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帆介绍,构建艺术品诚信市场是企业不变的初心。公司推出的“艺+1”是一个艺术品智能数据平台,数据服务包括备案、鉴定、评估和交易金融服务,为艺术品溯源、真伪和价值难断三大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艺+1”以智能大数据优势,植根文化市场,创新交易金融,并始终坚持“每一个数据讲述一个故事、承载一种情怀”的理念,积极发挥入口价值,连接每一个市场主体,让一些小微市场主体也可以实现艺术品的交易金融价值,让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放心的艺术产品。

“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杨利堃认为,文创品牌还需要深耕和长时间的积淀积累,才能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IP,并坚信“鲸世出品,必为精品”,有信心为中国的品牌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杨利堃介绍,鲸世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对品牌有着高度认知,鲸世的名称就起源于“庄子逍遥游”,预示着公司虚怀游世的心态和大处着眼的格局。在疫情期间,鲸世科技利用科技文化融合的优势,采用远程混合办公模式,逐步复工复产。发布线上新冠疫情观察,累计阅读量近50万次,不断提醒大众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认识新冠疫情。同时发布了线上教育课程:鲸英系列大师课,开展虚拟引擎技术培训等。

“北京中网易企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旭认为,文创品牌所追求的是以需求定生产,实现“面向合适的人、以合适的频率、在合适的触点、传达合适的内容”,以达到千人千面的用户体验。易企秀开放平台,就是通过现代科技,将文化生产能力嵌入到各个企业用户的saas平台,促使其快速、批量的生产文创内容,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专属用户体验。杨旭介绍,目前易企秀已推出“超级会员”,供企业用户去除平台自带广告,实现企业专属的品牌曝光,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品牌价值。

位于前门鲜鱼口的“亮相文化”,一经亮相便深受戏迷、票友,尤其是京城“老外”们的欢迎与喜爱,2019年同样跻身“2019中国文创新品牌榜”TOP10。创始人马瑛瑛认为,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给产品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品字由三个口组成,代表口碑传播,意味着提升品牌不是靠广告,而是依托顾客体验之后的口口相传,最终实现从普通品牌到卓越品牌的飞跃。马瑛瑛说,对于亮相文化的品牌打造,将会投入更多的民族情怀、历史使命和创新精神,不断发挥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与价值。

“九天星韵(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韵介绍,“九天星”的品牌理念是“传承经典,伴我成长”,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与经典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研发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模式 ——“经典动漫”,涵盖了中国戏曲的300多个剧种和1000个经典剧目,成为少年儿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传播方式。自品牌创立以来,九天星定位“古智国潮新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动漫制作、动漫教材及绘本、动漫大课堂、教师培训、培训服务五部曲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模式。“九天星”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娱乐、教育王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先行者。

“北京原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曹一勇认为,品牌二字涵盖着企业的文化、品质、承诺和信用,好品牌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未来,品牌价值的作用将更为凸现。民宿行业的产品不属于住宿产品,而属于度假产品,因此“原乡里”将继续加强向文旅产业链条的整合,聚焦假日休闲市场,提供一站式的专业服务。

品牌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祝合良指出,品牌需要创意,文创需要品牌。文创新品牌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有创新,应重视品牌的与时俱进、与市俱进,进一步提高品牌实力,同时应适当加大品牌的宣传和展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顾客的满意度。

在“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指出,文创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是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助推文化消费升级的有效推动力。梅松认为,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创造的有力驱动,离不开中小文化企业,特别是品牌企业的共同参与。北京市从2016年起连续举办的“北京文创大赛”,经过连续多年的积累,吸引了近万家小微文创企业的关注和参与,全国及海外百家文创园区、众创空间组织参赛,先后培育孵化四批百强文创企业,服务投融资需求对接突破百亿元,成功打造了文创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消费市场多方联动、优势对接的有效平台。这其中,不仅走出了一批亮相于赛场、成长于赛事、着眼于市场实际需求的文创“独角兽”,也培育出了以夜间消费、文化消费、品牌消费为鲜明特色的“北京文创市集”,而文创大赛本身,也已成为媒体和社会公众眼中的一个闪亮品牌。梅松说,去年底,我们进一步发挥北京文创大赛引领聚合优势,首次聚焦产业前沿,发布“中国文创新品牌榜”,发现并打造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有口碑的中国文创新品牌。

梅松指出,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进一步聚焦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培育并打造品牌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12849.7亿元,同比增长8.2%。4月9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首推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名城的15年“路线图”,特别提出要继续办好文创市集这样一些文化消费品牌活动,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