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 其他

发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将推出近百项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5·18国际博物馆日”(以下简称“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北京地区文博单位以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为依托,紧紧围绕“平等的博物馆”这条主线,营造“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体验氛围。在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的同时,北京地区文博单位将致力于展示博物馆在北京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更多公众走入博物馆,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谱写文博篇章。

搭建桥梁,打造一座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表示,活动突出了数字化时代的云直播,让广大观众能够突破时空实现内容上的平等。并且突出了高品质的文化供给,组织专家、讲解员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让所有观众能够平等享受高质量的讲解。活动首次提出了“博物馆之城”的概念,北京市有注册博物馆187家,“博物馆之城”的打造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希望通过“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让广大市民和游客随时随地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比如,“对话式”研讨:展望蓝图,初探“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要依托于博物馆的力量,更需要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与有机融合。北京博物馆学会将组织博物馆之城建设初探论坛,推出三场“对话式”研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博物馆馆长、教育及媒体工作者等,分别从学术理论、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工作难点等多个层面,围绕博物馆日主题阐释、社区博物馆建设与运营、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等主题进行充分探讨。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沉睡的文物通过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活”起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将推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文博”直播间,带领公众云游身边的名人故居纪念馆,体味名人故事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滋养,感受北京成为博物馆之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

另外,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福州新馆等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将接力直播,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和市文物局官方微博微信,光明网、首都之窗和一直播平台发布推广。活动还将围绕参与直播的博物馆推出系列短视频等产品,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带领更多公众追溯文物背后的历史,了解博物馆里的故事,感受“近在咫尺”的博物馆。

魅力链接,不同群体体验不同的特色内容

博物馆是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不同年龄层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应在博物馆中找到自我归属和文化认同。今年博物馆日将围绕“多元”“包容”两个关键词,与不同群体“链接”起来,为更多群体提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化服务,探索博物馆与不同群体联系的多元化,诠释平等的博物馆。

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表示,北京拥有众多博物馆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意义在于突出各博物馆的文化特色,让观众得到不同的文化体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配合“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博物馆学会将开展培训活动培养相关人才,并为各博物馆搭建交流平台。

“文博+我”:展现个人特色博物馆体验。今年博物馆日期间,首都博物馆将推出“我和博物馆”系列展教项目,充分展现博物馆与公众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活动以“我和博物馆”为主题,面向公众开展视频、音频、绘画、摄影等作品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将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上展示。部分优胜者代表将受邀参与主题分享会,畅谈博物馆在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方面的感受和思考,探索改进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式。

“文博+校园”:博物馆带来“行走的课堂”。今年博物馆日推出“北京文博·文昌运盛看北京”云讲堂活动和《行业展风采 文博展作为——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集锦》图书,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中小学生主动亲近博物馆,增强对博物馆的兴趣、对城市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探索精神。

“文博+徒步”:行读北京之美。今年博物馆日期间,文博将与徒步继续跨界合作,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徒步运动协会联合开展“行读北京,讲述你和博物馆的故事”线上征集活动,面向广大徒步爱好者征集与博物馆的故事,引导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认识,在日常徒步健身的同时了解身边的博物馆,感受“博物馆之城”的魅力所在。

文化惠民,随时随地漫游博物馆

近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充分挖掘其自身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提供博物馆云端服务。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多家博物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策划了多项精彩的线上展览和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也将呈现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面貌,展现“博物馆之城”的无限魅力。

首都博物馆新闻发言人杨丹丹介绍首都博物馆疫情防控期间参观措施及“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情况。为更好调节观众流量,保障观众参观环境,首都博物馆自5月1日开馆后采取了预约、限流等措施,“1420:从南京到北京”、“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将分别延期至7月底和5月底。今年博物馆日期间,首都博物馆延续了“首博电台”等线上活动,还将推出“我和博物馆”系列展教项目,充分展现博物馆与公众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活动以“我和博物馆”为主题,面向公众开展视频、音频、绘画、摄影等作品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将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上展示。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有94项主题活动陆续开展。主题活动百花齐放,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博物馆齐上阵,综合类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齐发力,以展览、讲座、活动等不同形式为公众奉上一席精彩的文化盛宴。

同时,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在有序恢复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50项“云展览”,以及科普讲座、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项直播活动,观众足不出户依旧可以享受云端“漫游”,更“近”距离欣赏文物,拥有不一样的博物馆体验。

故宫博物院推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淳化阁帖版本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等线上展览让观众拥有将展览、文物“带回家”的体验;“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推出“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线上巡展将带领观众感受文化名人追求独立自主、科学真理的伟大精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推出线上360°全景展示,带领大家随时随地“云游”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孔 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北京文博交流馆等多家博物馆将开展直播活动,观众可享受“一对一”讲解畅游博物馆,参观精美展览……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您去一一探索。

“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链接博物馆日丰富内容。自2018年起,北京地区探索推出“在网络上过博物馆日”的概念,将博物馆日活动搬出容纳人数有限、传播辐射面有限的实体会场,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公众与博物馆链接的多种方式展现出来,获得了公众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今年,博物馆日将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博物馆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聚集在云端,公众指尖轻点即可感受博物馆日的无穷魅力。5月18日后,专题页面也将永久保留,打造“不落幕的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