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 其他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20-12-0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受益于数字赋能,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分析,意见强调重视科技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赋能效应,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创作者应积极运用新技术,借力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

根据意见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要培育20家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5个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引领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据了解,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措施,促进文化和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比如上海印发的《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提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文化产品具有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民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文化、旅游、通信等行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正呈现供需两旺特点。

同时,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行业总经理李玲分析,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正积极加入到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推动文旅产业创新。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中国联通推出了“5G+AR”文物修复助手、“5G+VR”全景直播等多项应用;疫情期间,“5G文旅互动直播”为100余个景区和文博馆搭建了云游景区、云游博物馆,丰富宅在家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业界认为,以数字科技“活化”文化资源,一方面应积极运用超高清视频、5G、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另一方面更应丰富文化创新产品的内涵,推动文化和科技创新协同前进。

在水墨动画片《秋实》制作中,创作人员引入了超高清8K分辨率、高帧率技术,在保证画面细节与色彩的精度与明度,让动画片角色在高动态镜头中仍然保持着自然、逼真形态的同时,也让观众能感受到中国水墨画虚实结合的意境和魅力。

主创人员之一、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景认为,与国外动画制作技术相比,目前国内的技术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在8K、水墨画方面有更多创新引领。

事实上,不仅是文化产业,旅游业也开始拥抱数字化。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意见,各类景区、度假区要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信息消费,其中旅游是重要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加强数字科技应用是转换动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互联网+旅游”发展措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