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动态 » 广播、电视、电影

预见2022: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 抓住战略机遇,做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2-01-13 来源: 浏览次数:

新的一年不仅是日历上的数字,也意味着向未来的重新出发。面对新的计时,各行各业重上赛道,开局如百舸争流,随时都有超越的可能。可以预见,2022年的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如何在新变化中继续唱响最强音、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路向何方,又该如何发力?

电视

轻量化改革 探索“借道超车”

过去的一年,电视行业顶住了媒体环境多变的压力,展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带来技术路线革命性变化和生产模式突破性创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给2022年的电视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也为融合发展、迭代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新的一年,我们会发现,原来一切商业变革都来自技术创新叠加消费趋势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重新洗牌。2022年,技术和场景革命的先导者,必然会成为智慧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并继续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改革先锋媒体在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下焕发勃勃生机,呈现逆势上扬发展态势,以MCN为代表的改革阶段性成效将在这一年愈发显著,这无疑将推动电视主流媒体走向“账号化生存”和“抱团取暖”。这种轻量化改革路径会在2022年成为大多数电视媒体探索“借道超车”的积极实践,一定程度上也将倒逼媒体内部推动体制机制、薪酬、组织架构等更为彻底的改革,从而激发出团队在生产、运营上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为媒体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路径选择。因此,2022年,创新能力强的电视媒体将让行业看到更多强势反弹的底气。

同时,面对受众不断分化的内容需求,电视剧市场或将在今年迎来新的变化,在内容创作方面不断向类型化、垂直化深化发展,对电视剧内容质量的追求无疑也将成为行业的共识。在加强优质节目供给、增强内容核心竞争力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实践,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聚焦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会有诸多新时代扛鼎之作在2022年涌现,让市场充满期待。而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在控制电视剧规模的基础上,新一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仍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人才规模、结构、质量与事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如何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依然是行业面临的现实需求。

因此,不小觑每一个力量,时刻坚定“即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的信念,2022年,电视行业一定会拥抱变化,努力改变,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广播

全行业融合 构建新“声”态圈

刚刚送走的2021年,中国广播人在“守”与“破”之中又探索了整整一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越来越不打招呼就会被淘汰的年代。面对渠道之变、用户之变、跨界之变,仿佛一瞬间,“十八般武艺”成为了广播人的必需。到底是乘风破浪还是被摔在沙滩上,成为无数广播人心头沉甸甸的疑问。

随着音频边界不断被互联网技术突破,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新一年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生存就得变革,已成为行业共识。因此,2022年,广播人需要捧着一腔热血,踏上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征程,迈出自己过往的认知体系和成长圈。这其中,广播人的信心、决心、恒心无比珍贵,正如在广播人的聚会上时常听到的“所有难过,难是难,但总会过”。

就当前广播业,无论是广播节目内容和样态的创新,还是广播经营模式和路径的升级探索,无论是广播FM端的坚守,还是新媒体矩阵前行,广播人始终在寻求突破,并且在突破求索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从广播向音频的转型,从内容到经营、从技术到平台,已经实现音频全行业的融合。尽管苦难重重,广播人一直在前行。越是在变动与浮沉中,越需要坚定前行,因为这才是对“不确定性”最有力的回应。而广播人走过的每一段艰难历程,也必定是一段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新一年广播媒体将更多借助新技术和新的盈利方式,以可视化、社交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生产策略,与其他媒体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逐渐趋同。融合发展也将为广播媒体打开新的商业空间,在融合发展进程中,“去广播化”的广播媒体发展将逐步构建起新“声”态圈。

从收听场景看,随着车载收听比例的稳中有升,车空间仍是广播听众的主要收听场景,广播对于听众呈现明显的伴随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广播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2022年智能收听终端将集聚越来越多的用户,以车载收听和智能收听为主、传统收听为辅的收听终端格局正在成形。也正因为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人们收听收视习惯的变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反倒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和转化上的优势和特色,或许这正是传统广播跟新媒体渠道端更加紧密结合和相互赋能的一个契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在融媒体语境下,2022年广播媒体需要更为积极地进行内容创新,大力发展融媒体产品,以更接地气、贴近民生的内容和矩阵化传播,在媒体市场赢得听众。

网络视听

精品率提升 加速商业变现

随着传播环境的日益变化,网络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把“网络视听”写在规划标题中,与“广播电视”并列,便可见一斑。

当前,网络视听产业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活力进一步释放,用户继续保持增长,发展模式更加丰富。但结合2021年发布的相关数据不难发现,过去一年中上半年网络视听平台广告收入同比增速较高,整体增长34.99%,但第三季度网络视听平台广告收入的增速出现显著下滑,整体同比增长15.65%,甚至有网络视听头部平台出现了9.78%的负增长。可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带来的加速线上化效应已开始衰减。对于已经到来的2022年,网络视听平台的广告收入放缓或许不可避免,亟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积极转型。

在推动管理优化升级、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2022年,针对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管理将不断加强,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追星炒星、天价片酬、违规广告等问题的整治将更为深入。同时,网络视听领域立法进程也将加快,从而促使行业法律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行业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网络影视节目保持量减质增的良好态势,精品率进一步提升。在打造精品力作、繁荣先进文化赋能方面,新的一年,各平台应继续在坚持正能量充沛的总要求之下,建好用好网络影视剧IP征集平台,打造更多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网络综艺、网络动画标杆作品,推动网络视听节目量质齐升。

尤其是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应更好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传播方式,开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服务模式,拓宽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推进节目内容跨终端、跨渠道的海外多元传播和社交化运营建设。因此,聚焦主题主线,打造精品内容国际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切实增强走出去实效,将成为今年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力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短视频领域最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短剧的强劲势头势必会延续至2022年,在长中短视频平台的共同发力下,在内容扶植策略的刺激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其中,丰富这一生态的形成,而越来越多优质短剧内容在平台方逐渐实现商业变现升级,也将促使其成为网络视听业“破圈”营销的新贵。但行业需清醒认识到,短剧的创作并没有因为短而变得容易,不断创新始终应是进入短剧行业、根植短剧行业的必然要素。客观而言,入局者众、“出圈”者寡仍是当前短剧所面临的局面,如何避免短剧类型扎堆、卖点同质化是新一年行业面临的现实考验。

此外,网络视听在技术开发上的先天优势,对整个广电行业迭代升级起着先导性作用。因此,在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新的一年,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我们将看到更多研发成果,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这些都将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新动能。需要强调的是,技术永远只是工具。行业要善于运用技术、改造技术,但绝对不能被技术所绑架,而要让科技创新在网络视听领域更有温度。

电影

高质量发展 补足“腰部”力量

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2021年实现全年总票房472.58亿元,保持全球第一的佳绩上,2022年中国电影又迎来了开门红:在严格落实影院上座率不超过75%、中高风险地区影院暂不开放的疫情防控要求下,2022年元旦档中国电影票房达10.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第三,成绩喜人。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中国电影发展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也将更加明显。一批重点影片,一批创新项目,一批题材、风格、形态迥异的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其中,主旋律影片仍然会是一大亮点。在《长津湖》《金刚川》《八佰》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大获成功的影响下,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关注和期待持续提升,这也给了主旋律电影持续创作创新的土壤和动力,《长津湖之水门桥》未映先火、预定爆款席位便是很好的例证。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新型主旋律电影将用细节的方式展现宏大主题,强调人物、悬疑、画面、细节、情绪,既符合主旋律特点又能引发观众兴趣,势必成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电影类型之一,从而集中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多样化也是中国电影今年乃至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是动画片和科幻片,这两年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头部影片的带动下,辅之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类电影在题材和视听语言方面都有了不少创新和突破。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要求和《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具体指导下,国产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创作水平或将在今年迈上新的台阶。目前,光线传媒的“神话宇宙”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下一部影片,《流浪地球2》也已经启动,或许都将带给观众更多惊喜。

此外,2022年,电影产业的改革或将继续深化,包括对已经实行20多年的电影院线制的改革,推动多元化多窗口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国有和民营的电影产业市场主体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电影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时至今日,仍面临着随时关停、限制上座率等风险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影产业的集中度,提升电影行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公平高效的市场体系等,都会成为影响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迎新之际,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除了需要电影人用更加深刻的和审美的眼光去创作电影,也需要全社会用更加开放、自信、从容的态度去支持、鼓励中国电影的探索与创新。在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排名第四的《我和我的父辈》票房14亿元,与前三名形成断层之势,30亿元和20亿元票房体量的电影空缺,“腰部”力量的缺失,或许正反映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而这也是新一年中国电影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信中国电影在头部电影、新主流电影的带动下,2022年有能力摆脱路径依赖和创作惯性,在现实主义深度、题材开掘广度、艺术创新力度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