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数据

博物馆如何更有趣

发布时间:2023-01-09 来源: 浏览次数: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刚刚度过70岁生日。它与全球许多城市的知名博物馆一样,在新的时代大背景下,遭遇困境更面临机遇,曾经停滞也振奋重启。今时今日,如何大规模实现馆藏数字化?如何以新技术丰富和完善观展体验?归根结底,古老的文博正开启新挑战:更有趣地走进当下。

乌菲兹美术馆是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博物馆,以收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其他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丁托列托、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作品而驰名,并藏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

因受疫情影响,它曾一度闭馆。值得一提的是,馆方利用这段空闲期,对整个展馆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其间竟然发现了多处隐藏在墙壁内层的壁画,包括一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的肖像、一幅17世纪创作的科西莫二世·德·美第奇青年时代的画像等。

2021年9月,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网络直播活动,在这一名为“云上乌菲兹”的在线互动中,多位策展人与专家在线展示美术馆的建筑和作品,并实时回答观众的问题。此后,每周一次定期举行的直播活动,成为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与古老藏品之间的重要桥梁。馆长艾克·施密特表示,在网络和社交平台上推广美术馆和新的展品,是他们吸引游客的重要工作。

博物馆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及研究机构,在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及技术升级,更多创新与进化正在进行中。

“法老搬家”无可复制

近日传出消息,始建于2012年的全球最大博物馆——埃及大博物馆将于明年春天正式开放,展露真容。

据了解,这座博物馆收藏了从胡夫到图坦卡蒙及后续的埃及文明几乎大部分的文物藏品,总数超过10万件。而在展览方面,包括世界级国宝——图坦卡蒙金面具等在内的近5000件藏品将亮相于世人眼前。

不过,相较于大博物馆,另一座新建的埃及文明博物馆,在网络上集聚了更多目光。公众对其的第一次了解,来源于4个字——“法老搬家”。

去年4月,一支浩浩荡荡的“黄金车队”小心地护送22具古埃及法老及王后的木乃伊到新的安息之地:从埃及国家博物馆转移至新建的埃及文明博物馆。埃及政府封锁尼罗河沿岸道路,并通过电视和流媒体直播全程。

警方在埃及首都开罗街头实施严密安保,搭载这批木乃伊棺材的车队横跨首都街道7公里。特制棺材内填充氮气,起到保护作用。此次转移被称为“法老的黄金游行”,因为埃及专门定制一支金色车队,车辆造型精美,配有翅膀、法老标志等图样,而且加装减震装置,不惧路面颠簸。

在全球古埃及文明爱好者的电脑屏幕中,车队缓缓前进,木乃伊按顺序出行,年龄最大的在前。公元前1600年统治埃及南部的“勇敢者”Seqenre Tao II在第一辆车上,而公元前12世纪统治埃及的拉美西斯九世(Ramses IX)紧随其后。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等著名法老的木乃伊均在这批运送之列。

整个行程时间略短于预期,用了大约半个小时,“黄金车队”抵达埃及文明博物馆。现场鸣礼炮21响。轰鸣过后,这些木乃伊经过15天的实验室调整修复,正式乔迁新居,在新家开放展出。

历史深处的古老文明,在直播搬家的过程中与现代城市时空交错叠加。那一刻,整座城市化为宏大展室,头顶苍穹,生人逝者,今夕何夕,是故乡是彼岸,一时恍惚。这一无可复制的项目创意,也成为埃及文明博物馆乃至埃及旅游的最佳广告,令人震撼。

从修道院到小黄鸭

为博物馆发展拉出一条时间线——

中世纪时期的博物馆雏形,以意大利马可教堂、德国哈雷修道院为代表,藏品中既包括古物,也包括藏品;既进行收藏,又进行研究,兼具教化功能;多是修道院或教堂的附属品。

到了近代,航海发现带来的文物收集狂热,以及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的研究热潮,加速推动了博物馆打开大门。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动植物标本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科学思想逐渐成熟,人们的收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开始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收藏艺术珍品并实行对外开放。1793年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开放,成为近代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开端。此后,国外博物馆撕下皇室贵族的标签,逐渐走向大众化、多样化。与其同期的还有爱尔兰国家博物馆、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以及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等。

由此,越来越多博物馆开始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

其中,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古根海姆博物馆首创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尤其“弹眼落睛”。自1988年起,时任古根海姆博物馆第四任馆长的托马斯·克伦斯,发起了古根海姆全球连锁的博物馆经营。这种连锁式经营的基本模式有直营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连锁经营的模式使古根海姆博物馆在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打造国际性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从各个分馆获取大笔的资金,同时通过举办活动,分摊经营成本。此外,加盟模式推动其藏品与其他博物馆资源共享,各分馆之间进行资源互补,实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为艺术实现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另一个对当代博物馆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创新,来自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如今习以为常的博物馆纪念品周边营销模式,便是其首创。当时,大都会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的礼品店、书店和纪念品开发部门,其博物馆旅游商店的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还在肯尼迪机场和梅西百货商店开设纪念品销售柜台或专营店进行礼品销售。目前,大都会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的年营业额超过了1亿美元,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形象不再冰冷及高高在上,借着日常用品的烟火气,传播到全球各地,从而吸引更多参观者,形成良性互动。

近年来,大英博物馆推出的“小黄鸭”衍生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胆嫁接,让西方人童年记忆里的浴缸橡皮鸭,承担起“载体”功能,以憨态可掬的形象,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罗马战士的铠甲,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受人喜爱的小黄鸭,成了精美馆藏的最佳代言人。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时时伴随着创新与突破。它在公共领域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对研究、教育、社会凝聚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很多博物馆还具备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功能。它们把国内外参观者汇集在一起,促成不同社会间的彼此联系,为独特而多样的文化提供了存在的意义和环境,使之具有了延续性。

“最可怕藏品”的最佳营销

法国文化机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该国博物馆2021年参观人次比2020年有所增加,但相比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之前游客纷至沓来的盛况仍有很大差距。

卢浮宫发布的报告中,2021年卢浮宫参观人次仅280万,虽比2020年多了10万人次,但相比2019年减少了70%。

还有数据显示,蓬皮杜艺术中心2021年参观人次为150万,比2020年增加了64%,但相比2019年还是少一多半;凡尔赛宫2021年参观人次为200万,比2019年少了73%。

“没有任何电子内容能够还原走进展厅那一刻的悸动,”一位博物馆业内人士曾下这样的定论。然而在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更深入探索博物馆的线上运营模式,成为许多馆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人认为,特殊时期,艺术机构更应体现社会价值,不该把“线上”视作“无法线下”的被动替代品,而应将其作为信息时代文博领域全新生长点来精心培育,让艺术和文明可以获得全新的诠释与传播。

得益于资源储备和科技力量,如今线上展览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如何吸引人去看,引导大众循着怎样的视角看,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全方位展示藏品,实体和虚拟手段如何互补……这些成了新的课题。

2020年,英国约克郡博物馆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藏品”的话题讨论,这一活动迅速火爆。英国牛津皮特·里弗斯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以及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纷纷参与进来,上传的“可怕展品”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和讨论。这一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文博传播案例,便是探索之一。

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的一员,博物馆在应对社会凝聚力、身份及归属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通过网络与万里之外建立联系的同时,更好地与身边社区携手,让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对博物馆来说同样重要。在未来,博物馆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与更多行业、社群建立互利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知识共享,互通有无。这种伙伴关系可以涉及更长远的合作,在培训、展出、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互惠互利。

事实上,现代博物馆不断与时俱进,融入了很多令人振奋的学科,包括进化学、生物地理学、环境生态学、人类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这些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博物馆亟须确立新的公众开放模式。

归根结底,博物馆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关于人类的,是人类自己创建的,也是人类用以传承文明的工具,必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不断走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