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数据

文旅三方观察丨如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1-10 来源: 浏览次数:

我国文化产业走过了40年的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路程。刘玉珠认为,今天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深度和广度是中外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强大需求;二是党和政府的支持推动。在我国进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下,这两点仍然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支撑。

“党中央对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向、方针、目标,任务越来越明确,贯彻落实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尤其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科学精准施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是要把方向化为政策、口号化为行动的时候了。”刘玉珠说。

如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刘玉珠提出了五点思考。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刘玉珠指出,文化产业范围很宽,内容繁杂,整体上公共文化属性很强,但具体到产业门类,产品和服务又千差万别。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长,要求也更加丰富多彩。刘玉珠表示,除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外,更多的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在思想认识上,价值导向上,政策支持上,责任担当上,要深入实际,了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各市场经营主体的意愿,结合党和国家文化战略,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二是明晰文化产业政策导向。 

一个产业的兴与衰,往往都与政策有关。刘玉柱指出,由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价值观和公共属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政府在放管服方面要有更多担当,在准入政策和市场监管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要求,哪些禁止,哪些倡导,哪些引导,哪些支持,要告知社会,尤其是文化经营者,“他们是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看不清政策方向和要求,就不可能大胆投资经营。出台的政策如需调整,也要给市场留出足够的调整空间,不能一纸公文下来,让消费者、经营者无所适从。”

三是尊重产业发展规律。 

刘玉珠认为,政府部门对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把握、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承担的使命、发展的路径起到决定性作用。

“文化产业要坚持价值导向,追求社会效益,要从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谋划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应充分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发挥市场力量,留足空间,甚至一些小众、分众文化领域,乃至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一时看不清,也可以看一看,不急于下结论。文化现象本身就是多元的,并非只有正负两面。”刘玉珠说。

刘玉珠表示,要从服务公众社会需求的角度,加大对市场消费需求的研究和支持。尤其是在当下数字化、元宇宙快速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是其中重要的构建内容,要切实重视并花大力气进行前瞻研究,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既要研究在新形势下怎么管理市场,更要研究如何更好激发市场需求,包括对文化经营者的理解、宽容和支持。更好解决市场的供需堵点,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努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取得与综合国力相称的地位。

四是积极拥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

在刘玉珠看来,以内容为王的文化产业,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业,市场方既有成规模的大企业,也有个人或数人为单位的个体户和小机构,既有上百亿的文旅项目,也有千万乃至上亿的电影、电视剧、文创基地,还有一人或数人接近零成本或低成本经营的工作室等。“每个参与方都要积极顺应潮流发展,分享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共同营造良好业态氛围。”

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刘玉珠指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内容质量的提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文化内容供给有数量、缺质量,低端供给过剩与优质供给不足并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部门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加强引导,对提供高质量文化内容的主体给予坚定支持,不断优化文化内容供给结构。文化市场主体和创作者要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主动适应高品质、多样化、分众化的文化需求,用‘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去打造精品,用高质量文化内容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科技的进步深度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供需关系和价值链,带来了新业态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社会和技术发展涌现出的新消费方式和消费人群,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刘玉珠建议,文化产业要发挥重要作用,紧扣“文化新基建”国家战略,特别是紧抓“数字基建”风口,进一步丰富“云上”文化产品和服务,探索“元宇宙”文化生态搭建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动能转化,创新文化融合生态体系,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是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是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刘玉珠指出,要善于从文化遗产资源中去挖掘、提炼和创造新的优质内容产品,形成自身文化产业的优势与特色。“如景德镇就充分挖掘陶瓷文化,大力推进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瓷产业为中心,积累相关要素,完善产业链,陶溪川文创街区、陶阳里历史街区、三宝国际瓷谷等文旅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吸引上万‘洋景漂’定居和创业。瓷文化、丝文化,以及三星堆、殷墟等丰富的青铜遗产,敦煌、云冈等石窟寺遗产,都江堰等水利遗产,紫鹊界等农业遗产等等,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天然的品牌竞争力。通过深入挖掘内涵价值,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创新文化衍生品,形成推动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