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政策 » 海淀政策
最高单体支持1亿元 北京海淀区发布高质量孵化器新政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8月29日,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发布《海淀区高质量孵化器政策》,以最高单体支持1亿元的力度,推动孵化器能级跃升,构建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新政立足国家战略与海淀优势,聚焦分级分类支持、孵化模式创新、硬科技培育和全球生态打造四大方向,为海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注入强劲动能。此次高质量孵化器新政发布活动是海淀区“科技发布厅”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充分展现海淀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

发布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四大核心亮点引领创新生态升级
此次发布会详细解读了新政的四大核心特征。新政策体现了分级分类、模式创新、硬科技培育和创新生态四大特征,旨在构建开放、包容、活跃的全球一流创新孵化生态,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注入核心动力。
一是支持分级分类提升能级。政策将孵化器分为两类进行精准支持,“高质量引领孵化器”重在引进培育国内外高能级孵化器和垂直领域专业孵化器,“高质量培育孵化器”重在推动存量孵化器提质增效,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能力。这也是对工信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中对孵化器“标准级”和“卓越级”划分方法的一脉相承。
二是支持孵化模式创新与全链条赋能。政策鼓励孵化器加强源头创造,从技术创新源头介入,挖掘前沿技术,采用“创造项目”方式孵育早期颠覆性项目。同时,鼓励孵化器提升技术加速、资本赋能、商业带动等高水平服务能力,构建从技术攻关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孵化生态。
三是支持硬科技孵化与未来产业培育。政策鼓励孵化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孵化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同时,大力支持孵化器以“超前孵化”模式,在商业航天、光电子、量子等未来产业中谋划布局。
四是支持人才引聚与全球生态打造。政策支持孵化器建设成为全球科创人才交流的关键枢纽,鼓励多元化主体来海淀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高质量孵化器,加强与国际创新高地的深度链接,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肖晶表示,海淀区研究出台高质量孵化器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支撑“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在促进成果转化、培育未来产业、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中的核心作用。
资金精准支持 打造政策“强引擎”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海淀区在资金安排和实施流程上作出明确规划。高质量引领孵化器采用前置支持,由专家进行资质认定,按年度目标拨付资金,每家每年最高支持2000万元,支持周期为3至5年,单一孵化器一个周期内最高累计支持1亿元。高质量培育孵化器采用后置支持,根据上一周期的运营效果,对综合评分在前20名的机构给予支持,每家最高支持200万元。高质量孵化器政策资金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医药健康、光电子、量子等赛道和领域的高能级孵化器。
目前,海淀区拥有各类优质孵化器193家,其中国家级、北京市标杆孵化器数量均列全市第一,聚集了奇绩创坛、巢生、智友等一批高水平孵化器。
根据申报指南,2025年专项申报将于9月24日截止,预计10月底完成评审,年底前完成年度支持资金的首次拨付。
现场探访见证标杆孵化器创新实践
发布会后,媒体代表团实地探访了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标杆孵化器,深入了解海淀区创新生态的生动实践。
奇绩创坛创始合伙人兼COO栾运明向媒体展示了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和创新成果。奇绩创坛是2019年在海淀发起设立的创业加速与投资平台,致力于源头驱动创新,为早期技术型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营加速+投资”服务。媒体团参观了孵化空间,并与入驻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赛存生物市场总监范宇、聚流沙科技创始人甘伟冲、星测未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曹德志、共绩科技创始人付智分享了企业在生物科技、基础软件、航天科技、算力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
清智AI创新中心负责人张鸣晨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和孵化成果。清智AI创新中心依托清华大学AI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由清华大学、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及星连资本联合共建,旨在融合“政产学研用投”六大核心要素,打造面向校级层面的AI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动易科技联合创始人毛书翰、清程极智副总裁徐冰、行云集成电路联合创始人兼CTO余洪敏等企业代表参与座谈,展示了各自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