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创协会 » 协会动态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18 来源: 浏览次数:

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委宣传部、中关村科学城综合党委、海淀区民政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向,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2023年在全体会员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协会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助力创新要素聚集,服务企业创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升党建平台凝聚力 强化“红链聚企”品牌

深入推进“党建+产业链”服务模式,海淀文创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宣传思想教育覆盖到企业,推广到各文化园区,增强党委的辐射力和凝聚力。提升“红链聚企”在文化科技企业中的影响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发展信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做好资源对接交流平台,引领企业强党建、促发展,实现以党建促进产业发展。全年组织主题活动8场、专题教育培训36场,辐射党员6885人次。

二、聚焦行业新机遇新需求 持续做强文化信息服务

协会立足文化产业服务主业,以“中关村创意产业网、中关村创意产业微信公众号、文科汇APP”三大信息平台,围绕文化科技领域,加强行业热点内容的发布,推出产业化、品质化的信息服务,精准发布政策通知、产业资讯、重要活动,创新技术、企业案例等内容报道,帮助企业及时、精确的掌握政策方向与行业动态,实现文化科技资讯内容汇聚,以网站、APP、小程序等方式提供在线服务,平台浏览量约57万人次,服务8600人次。

三、贴近企业发展需求 提高产业服务质量

围绕企业的运营现状以及发展规划等关键时期的需求,协会链接产业资源开放信息,拓展服务内容,精准提供特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政策咨询、培训辅导、行业交流、资源融通、市场调研、拓展业务等多功能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组织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峰会、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沙龙、“科创资源推介”系列活动、中关村文化科技产业政策培训会等活动,持续扩大服务的辐射力,举办活动37场、覆盖企业2300余家、受众4万余人次。

四、推进区域合作 持续链接国际资源

随着企业发展定位的不断升级,协会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包括:台湾文创产业商务洽谈媒合会、2023中 国(北京)京广新干线活动、(海淀-自贡)文化科技资源合作对接、京维协同创新赋能品牌内涵等活动。通过开展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信息互通,推动区域需求对接、项目合作。服务累计惠及企业近140家。

举办三场海外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国际对话(中德、中加、中欧),活动搭建学术、产业与企业、金融多元化、深层次、宽领域的平台,通过国际交流探讨,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和可行路径。对话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在线直播,突破7000人次在线参与活动。

五、培育文化人才队伍 建立全球人才网络

人才服务以实效为出发点,提高文化人才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管理技能和文化建设能力,组织“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中关村文化产业新领军者”系列活动、“2023年海淀文化产业人才提升计划”等人才服务,活动吸引了全国及国际的文化产业人才参与,总计参与人次近19000人。

积极建立全球人才联系网络,协会与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文化人才枢纽国际站点,延揽国际高端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六、文化产业课题研究 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总结20家代表性的规上文化企业,研究梳理领军文化人才的发展实践和经验分享,挖掘人才带领下实现文化新消费场景下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价值项目、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等,全面展示资源要素转化的实力。研究成果以《中关村文化人才案例集》的形式呈现,增强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布《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产业分析,了解行业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规划提供支持。

七、激活发展新动能 承办创新创业大赛

协会在服务创新创业发展上不断探索,积极承办“万泉杯”2023海淀文创大赛-文化科技赛道,赛道吸引了朝阳、通州、昌平、丰台等区县的企业和个人提交了项目报名,共征集元宇宙、AIGC、数字人、智慧文旅、数字音乐、游戏电竞、智慧教育等领域59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企业围绕“项目创新性”、“公司与团队”、“行业与市场”、“项目效益”、“规划及融资”等5方面进行展演。大赛为海淀文创构建了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链奠定人才储备,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2024年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