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文创协会 » 协会动态
2024年海淀区文化产业人才提升计划——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走进海淀大西山(三)
2024年11月27日,海淀区文化产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第三场活动,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西山地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承办。凤凰岭景区、贝家花园、 阳台山景区的负责人和从事文旅领域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2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王蔚主持。参会嘉宾围绕活动主题“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激发海淀文化创新活力”展开讨论,结合海淀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探讨如何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合作与发展,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两位景区代表发言,介绍景区的情况和发展的现状。
北京阳台山自然风景区经理董亮歌介绍了阳台山景区的丰富文旅资源,包括红色文化、国际友谊交流及传统文化复兴三大板块。景区依托古香道,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和国际友谊资源,通过举办红色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打造青年科技文旅项目,吸引青年群体。未来,阳台山景区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文旅品牌。
北京凤凰岭景区书记、北京贝家花园总经理张晓辉介绍了凤凰岭景区的四大资源和五大活动。凤凰岭景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质,包含宗教活动场所、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红色资源。通过举办春季杏花节、户外运动节等活动,吸引游客。然而,景区目前面临IP缺乏的问题,游客量下降。贝家花园作为景区内的重要景点,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不高,亟待提升。
文旅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发言介绍文旅实践和经验。
观时空创始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道升分享了景区沉浸式体验的案例,提出文旅融合应注重故事性和体验性,要先做好整体的故事宇宙,再围绕这个故事宇宙去创作具体的产品和活动。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和打造特色IP,提升景区吸引力。
北京点意空间展览展示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玉贵提出文旅融合应注重新商业核心体验,以内容为基础,打造新的体验形式。他建议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国际友谊交流及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深度文旅IP,并通过创新的传播手段进行市场推广。同时,提出“行走的海淀”概念,通过举办系列行走活动,提升海淀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微景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文化产品总监都人华从数字文旅的角度,提出整合海淀文旅资源,构建数字文旅平台的建议。他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文物、景区等资源,形成统一的文旅品牌,提升海淀文旅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文旅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运营推广。
北京数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锐介绍了公司开发的小程序,通过游戏化方式引导游客参与景区互动,提升游客体验。他提出,文旅融合应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通过轻量级应用实现文旅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公司还提供研学课程体系,围绕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为景区提供定制化服务。
北京水晶石视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策划总监郑丽提出利用AR、VR等先进技术,提升景区互动体验。她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传统展品活化,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同时,她分享了公司项目的成功案例,强调技术创新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性。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文旅产品首席技术官刘海从农业文旅融合的角度,提出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农文旅综合体。他建议结合海淀区的农业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举办农业研学活动,提升农文旅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海淀文旅的整体影响力。
木兮设计工作室总监杨曦提出针对不同人群划分,打造差异化的文旅体验。她建议通过合作商场、户外店等终端渠道,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同时,她分享了在全国多个商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强调文旅融合应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体验。
一淼景观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一淼、京城尚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穆明、北京易联弘元投资管理中心合伙人卢胜利在文旅产业的实践案例以及服务资源。
本次调研活动汇聚了多位文化景区代表、文旅专家和文旅企业代表,大家介绍了各自的现状与问题,深入探讨了海淀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和路径,表示愿共同发挥优势,积极整合文旅资源,构建海淀文旅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为海淀文旅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