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市广播电视局新举措推动深化“北京模式 一季度北京影视作品质量上行
恰逢疫情,2020年的影视界普遍显得不太好过。近期,市广播电视局梳理一季度北京影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发现,在“北京模式”的助力下,“京产”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和动画片等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姿态。4月14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精品创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调度会举行,该举措也将进一步推进“京产”影视作品的长足发展。
影视剧综均热播,网络电影分账过千万
进入2020年以来,因为疫情导致居民大多封闭在家,电视收视率则实现了逆风上涨。一季度以来,“京产剧”先后登陆央卫视,《破局1950》《远方的山楂树》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新世界》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冰糖炖雪梨》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深受观众热追。同时,《光荣时代》《奔腾年代》《河山》《情满四合院》等20余部复播剧,也在一季度覆盖央视及全国各省级卫视。
“京产”网络电影的产量质量也相对可观,行业整体发展向好。爱奇艺、优酷两家网络视频平台共计播出网络电影124部,由北京局审核通过的网络电影49部,约占市场份额的40%。前两月,《辛弃疾1162》《我来自北京》等分账过千万元的头部作品就达到了14部,其中9部为“京产”影片,占比64%。西瓜视频则积极推动德云社、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等各类文艺创作生产单位线上集群发展,推出专场相声、“云话剧”、线上脱口秀等,持续探索节目形态创新。
后续储备作品充足,政策定向“增援”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影视企业普遍尚未恢复现场拍摄,为解决影视企业的实际困难,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先后发布多项针对性举措,加大对企业的定向“增援”。
3月,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推进电视剧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明确要积极推动抗击疫情主题电视剧创作,并给予全流程指导支持。4月2日,市广播电视局向社会公开发布“精品七条指引”,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做好精品项目选题策划、妥善推进精品项目制作宣推和对外传播等。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京剧组复工防控指引(1.0版)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复工防控指引(1.0版)也先后推出,推进影视制作企业和播出机构分时有序、科学复工。
后续储备方面,“京产”影视作品也储粮丰富。目前,“京产剧”方面种子库储备《我们的新时代》等54部,项目库储备《香山也正红》等14部,片单库储备《觉醒年代》等19部,精准对标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网络视听节目方面,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点题材,目前已论证储备重点项目90个。
成立精品创作领导小组,重点扶持优秀作品
4月14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精品创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调度会举行,决定深化精品生产“北京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着力解决制约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的障碍和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精品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
未来,市广播电视局将围绕“建机制、抓项目、优服务、强保障”,着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牢牢把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创作导向,二是切实抓好精品创作规划和“三库”(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三是把领军团队和龙头企业紧紧抓在手上,四是充分发挥评奖评优的杠杆和引领效应,五是把好时段好平台留给优秀作品,六是用好文艺评论这一利器,七是推进精品创作生产政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