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什刹海文化旅游节深度探索大运河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千龙网 浏览次数:

 近日,2020年北京首届大运河文化节正式启动,围绕着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活动将陆续开展,什刹海作为古代京杭大运河万帆云集的终点,承载着厚重的运河文化。因此,正在进行的第十九届什刹海文化旅游节,通过西城文化分享节目——《师云》,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以及什刹海地区文化达人,以什刹海的古今发展为中心,带领大众深度探索其背后所蕴含的大运河文化。

 

什刹海在元、明、清三代都是内城的重要水域,也是北京建城重要的依据,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元朝什刹海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终点码头,曾经商贾如织、堪称繁华之枢;明清时期,这里什刹海以其地接宫苑、景色旖旎而成为官宦燕集、平民优游的一方胜地。寺观楼台、府署别业等也次第依湖而建,市井百业杂陈其间。经过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什刹海地区渐成古都自然与人文的集萃之地。如今的什刹海已成为集传统生活居住、特色商业服务和文化风景旅游于一体的人文生态保护区。

据著名文化学者、中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白旭旻介绍,什刹海的历史比北京城建都史还要长,而紧邻北京城中轴线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元明清三朝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什刹海地区文化达人李三爷更是指出,什刹海不仅蕴含着中轴文化、钟鼓楼的报时文化、皇家文化和寺庙文化,更与大运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正好坐落于中轴线的万宁桥,是连接什刹海与通惠河最重要的建筑,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古时所有从南方运送商品的大型船只,从通惠河进入北京城中心,都要在万宁桥处换成小船,才能顺利达到什刹海的码头,而万宁桥和钟鼓楼,也是中轴线上少有的元代建筑。

 

纵横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在2014年6月,被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北京市两个遗产区段——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长约5公里)和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含玉河故道、澄清上闸、澄清中闸、什刹海等)。作为大运河最北端的终点码头,什刹海更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海纳百川、开放如海的包容性,来到现在的什刹海,大众将深刻体会到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完美呈现,正如白旭旻老师所说:“我也算走过不少地方,真的像什刹海这样做到将现代与古典、传统与时尚、庙堂文化、皇家禁地、百姓福地、市场高地这些标签相结合的地方,全世界找不到几个地方。”

据悉,在北京首届大运河文化节举办期间,大众将通过特色主题活动、公众体育活动、网红打卡地推荐等方式,更深层次地欣赏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不同景致、品味千年运河文化,而什刹海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更欢迎大众前来游玩,来深度了解它悠久的历史、体验西城区丰富多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