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科技冬奥企业行”第一站:为北京冬奥筑起隐形的守护墙

发布时间:2022-01-25 来源:宣传处 浏览次数:

“现在国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经很成熟很广泛了,为何开展气溶胶新冠核酸监测这样一项研究?”

“这项技术对冬奥疫情防控有何意义?”

“当初是怎么立项的,都得到了哪些支持?”

记者们带着“长枪短炮”,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

1月18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组织的“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30多家在京和兄弟省市的媒体单位的50多位记者参与了此次活动的报道。活动第一站走进生物气溶胶检测实验室,采访科技冬奥专项“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技术”。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刘鹏,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对外高级主管邱永平,以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大学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活动。

去年某地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了气溶胶传播现象,但当时尚未有针对气溶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有效手段。

“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被人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刘鹏作为项目单位代表,介绍了科技冬奥专项“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技术”的相关情况,“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与生命学院王建斌、药学院白净卫联合北京大学要茂盛和黄岩谊、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和昌平实验室等,针对新冠疫情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开展应急攻关,开发完成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

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气溶胶采集器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要茂盛团队前期开发完成。该采集器空气流量达到400L/min,颗粒收集切割点为0.58微米,病毒富集效率高。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由刘鹏团队应急开发完成。

“在境外病例输入引发的疫情传播中,通过环境传播如气溶胶和物体表面是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在典型环境中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将弥补现有疫情防控策略的不足,对保障冬奥会的顺利召开、做好疫情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刘鹏介绍说。

在生物气溶胶检测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李心月等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气溶胶采集器、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的工作流程。记者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多媒体设备拍照拍摄,有的还开启了“现场直播”。

“我们的系统采用微流控平台结合新型核酸提取与扩增技术,使新冠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达到20拷贝/毫升,比常规qPCR方法灵敏10倍(常规方法是200拷贝/毫升)。全流程分析时间45分钟,实现自动化和全封闭式的新冠检测。”工作人员的细致演示和详细讲解让本来不太好理解的专业术语变得生动。

目前,研究团队先后在首都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冰立方、五棵松冰上中心、国家体育场5个奥运场馆、主媒体中心和西苑宾馆、紫玉宾馆等2家签约酒店进行了气溶胶采样和检测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本项目已被确定为可在所有场馆实施的项目之一,将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保障。

“截至目前,在冬奥场景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涉及信息工程与软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视频、5G和新能源等领域,适用智慧、绿色、安全、防疫等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冬奥专班负责人杨鹏宇介绍,在这些技术中,已确定赛时应用70余项,其中20余项在技术先进性和应用展示度方面具有代表性,主要表现为: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科技支撑绿色低碳,科技支撑赛会安全,科技提升观赛体验。

据悉,本次活动是“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后续还将组织媒体记者走进更多“科技冬奥”项目,了解科技支撑冬奥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