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资讯 » 热点资讯

记者侧记:全天候守护 黑科技上阵 服务保障冬奥会场馆北京四区“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2-02-1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浏览次数:

2月4日,举世瞩目的冬奥会在北京拉开大幕,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燃起。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背后,也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日前,北京冬奥会已进入第五个比赛日。自北京进入冬奥时间以来,各场馆从疫情防控、赛时服务、餐饮住宿、志愿服务、医疗保障等多角度,全力开展好城市运行及场馆内外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2月9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冬奥场馆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朝阳、海淀、石景山、延庆四区分别就辖区内冬奥保障服务内容进行了亮点介绍。

朝阳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全天候守护场馆运行

据了解,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是北京赛区最大的户外场馆运行区域,其中,国家体育馆举行冰球比赛,国家游泳中心举行冰壶比赛,国家体育场举办4场开闭幕式,北京颁奖广场每天运行,为北京赛区颁奖。为此,朝阳区在公共区区域内共设置了13处安检口,搭建了赛事服务、志愿者之家、医疗站等41000平方米临时设施,并在3个竞赛场馆周边、12个重要场所、商业网点、旅游景点设置了15个城市志愿服务站,2000余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线路指引、语言翻译、应急服务、冬奥知识宣传等服务。

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锐先生介绍:“ 开幕式当天,公共区团队2800余人连续奋战,完成了设施搭建、观众服务、交通车辆通行、安全保障等任务。圣火点燃后,组建专业队伍,确保火炬正常运转。与此同时还为闭环记者搭建了2750平方米临时拍摄平台,实现媒体服务和观众集散的无缝衔接。疫情防控方面,场馆在安检口配备了“六合一”测温仪,并连夜对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闭环人员接触点位进行消杀。为保障烟花表演安全,消防团队提前湿化2万平方米焰火阵地周边绿地。电力保障方面,配备8辆应急车辆,响应各类电力突发事件。”

海淀区:《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方案》作为样板提交国际奥委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重点介绍了冬奥服务的“海淀特色”。海淀区加强24家接待饭店的协调统筹,在严格闭环管理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在酒店里推出多种暖心举措,如开展冬奥主题生日会、集体包饺子、送上风味特色小吃、挂灯笼、摆插花等活动,同时通过暖心卡、一封家书、慰问信等形式送去节日慰问,让入住宾客感受海淀温度。

在科技支撑方面,海淀区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务、超高清显示等多个领域,强化前沿技术和科技产品运用,启用智慧场馆运营中心、设计科技冬奥应用场景,搭建当代商城8K大屏,利用空间计算操作系统、导引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科技项目,支撑赛事运行保障工作更精细、更高效、更便捷。

在属地保障方面,海淀区圆满完成冬奥火炬传递和开幕式服务保障等工作,共有1500名演职人员和439名观众参加开幕式。外围保障工作上,海淀区按照“属地保外围、外围保核心、核心保场馆”思路,形成《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方案》,作为全市冬奥外围保障方案样板提交国际奥委会。

“赛事期间,共组织闭环外8类、1.2万名城市志愿者和6000余名社区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冬奥志愿服务活动,擦亮城市文明风景线。”林航说。

石景山区:北京冬奥会“大本营”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任务

石景山区是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主运行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技术运行中心、电力运行中心、制服和注册中心所在地,是北京冬奥会的“指挥大脑”和“大本营”。

“北京城区内唯一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座落在石景山,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这里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冠军。本届冬奥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产生4块金牌、12块奖牌。”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闻发言人齐春利介绍,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西十筒仓,这是首钢北京园区完成的第一个工业遗存改造项目;2019年底,首钢滑雪大跳台完工,它也成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场馆;同时,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建成,包含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四个场馆,为国家队备战冬奥提供了优质的训练场地。尤其在2021年,石景山区经过三个“百日会战”攻坚行动,成功实现了“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就绪、城市环境提升全部完成、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到位”的目标。以上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形成了有力支撑。

石景山区启用9家冬奥服务保障酒店,组建保障小组,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配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及快检试剂,为冬奥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在坚持疫情防控同时,派驻心理医师进驻酒店、开通心理疏导服务热线,做好涉奥人员的心理支持和陪伴。

此外,石景山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进入运行状态,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上岗开展服务,还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发动“老街坊”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平安祥和热烈的冬奥城市氛围。

延庆区:成立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分中心 最高观测点海拔达2198米

冬奥期间,延庆赛区将进行3个大项、4个分项、21个小项的比赛,共产生21块金牌。

延庆区区委副书记黄克瀛介绍,开幕以来,延庆赛区坚持以运动员和赛事为中心,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核酸检测全员覆盖。在场馆、签约酒店、集中住地等总计100个涉奥点位,实施“一点一策”疫情防控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核酸检测,设置方舱实验室3个、固定采样点41个、移动 采样点25个,坚持“闭环内每天一次、闭环外两天一次”核酸采集。

涉奥场所全面消杀。组建消杀团队109人、专用车辆17辆,配备专业设备,每天在场馆、签约酒店、集中住地开展预防性消毒。截止目前,累计出动消杀人员610人次,车辆219辆次,预防性消杀总面积达218万平方米,实现场、物同消,人、物同防。

值得一提的是,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气象至关重要。延庆区成立了由49人组成的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分中心,进行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保障。建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通过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设备,提供了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为冬奥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监测数据基础。此外,延庆区还建立了“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十分钟跟进循环,可模拟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做到零到十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为做到精准预报,还在核心区建立多个气象观测点位,其中最高的观测点海拔达到2198米。